抗战时期乡土电影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乡土电影的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终战诏书 波茨坦公告 中国乡土 形态特征 日本天皇 淞沪会战 历史背景 乡土性 战争中 中国远征军
【摘要】:正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抗战"成为当时中国乡土电影的主导元素。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抗战时期乡土电影的乡土性,更多地体现出乡土概念中的"故土"、"国家"、"民族"等意蕴。本文仅从政策背景、题材内容、形态特征三个方面,就抗战时期的乡土电影试做分析。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日两国军
【作者单位】: 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处(电视剧处);
【基金】: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2015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吉林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编号:2015A1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5;J905
【正文快照】: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发布《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抗战”成为当时中国乡土电影的主导元素。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抗战时期乡土电影的乡土性,更多地体现出乡土概念中的“故土”、“国家”、“民族”等意蕴。本文仅从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婷婷;;抗战与农村电影的发展[J];电影文学;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洋;林吉安;;民国抗战电影述论(1931—1949)[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2 解小明;;抗战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智辉;;论抗战时期的电影与农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联合;;日本历史上最漫长的一天 “和”还是“战”:大本营的艰难抉择[J];文史参考;2010年17期
2 王冲;;日本靖国神社的前世今身[J];北方人;2006年11期
3 徐迅雷;;1945年日本流产的“兵变”[J];科学大观园;2012年19期
4 徐迅雷;;1945年日本流产的“兵变”[J];晚报文萃;2013年03期
5 陆茂清;日本政府险象环生的投降内幕[J];文史精华;2005年07期
6 王晋阳;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日本签字投降消息的中国记者[J];当代世界;2005年09期
7 陈幸福;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J];军事历史;1993年05期
8 王玉龙;;争夺天皇投降录音始末[J];档案天地;2010年06期
9 张扬;;原子弹:伤害了日本还是拯救了日本[J];同舟共进;2005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时健;;铁军精神世代传承[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鹏程;承担责任,日本才是“正常国家”[N];人民日报;2014年
2 于青;历史的巧合与注定[N];人民日报;2005年
3 申晓若;透视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N];学习时报;2005年
4 孙扬;日本须改变忘却历史的“鸵鸟”心态[N];光明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257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25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