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印刷工业的考察——以成都为视角
本文选题:大后方 + 抗战时期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05期
【摘要】:抗战时期,成都印刷业在原有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设备、重组资源、自制机器和耗材等办法,解决了技术设备上的瓶颈,为组建印刷企业奠定了基础。这些印刷企业部分采用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对企业实行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并运用代印制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规范而有序的经营,保证了其健康发展。这使成都印刷业达到前所未有的行业规模,其数量在大后方一度仅次于重庆。但抗战后期,由于税收沉重、市场萎缩等原因使其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原料上涨、拖欠过多等现象使其经营步履艰难,最终走向衰落。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战时大后方的印刷工业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毕竟时间短暂,因此保留的成果有限,我们不能作过高估计。。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printing industry of Chengdu solved the bottleneck of technical equipment by introducing equipment, reorganizing resources, self-made machines and consumable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nting enterprises. Some of these printing enterprises adopt the form of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carry out stric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the enterprise, and use the production mode of the generation printing to realize the standard and orderly management, and ensur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makes Chengdu printing industry to unprecedented scale, its number was once second only to Chongqing in the rear. However, in the later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due to the heavy tax revenue and the shrinking market,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was getting worse, the raw materials were rising, the default was too much, and so on.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although the printing industry in the main rear area in wartime reached a considerable level, after all, the time is short, so the results retained are limited, and we cannot overestimate.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692)成果
【分类号】:F429;K2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永辉;李晓泽;;保定学院图书馆珂罗版精印珍品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欧咏梅;;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装帧风格的形成原因探究[J];包装工程;2010年04期
3 尹奇岭;;民国时期旧体诗词的刊印传播[J];出版科学;2011年02期
4 向敏;;清代中前期图书市场探析[J];出版科学;2011年06期
5 程宜;;明清佛山木版印刷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朱和双;;巴蜀地区的“小神子”信仰及其文化谱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郝生财;周文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之印刷技术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秦嘉杭;;新中国雕版印书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年01期
9 雷启立;;晚清民初的印刷技术与文化生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连科;;我国报纸的产生与发展[J];黑龙江造纸;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郑寿全运用温热药物临床经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3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林;近代福建基督教图书出版事业之研究(1842—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仲星明;中国古代印刷图形探源[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闫俊侠;晚清西方兵学译著在中国的传播(1860-1895)[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宛少军;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燕;八十年代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1980-1990)[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张馥玫;20世纪初上海商业美术环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桂恺;中国古代类书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智乾;新疆古代版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阳吉祥;陈之佛书刊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6 李培;从视觉到触觉[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俊华;论绝版水印版画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9 王刚;个性化汉字图形视觉语汇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10 艾欢;信息系统中网格版式设计的传播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印刷行业摄影大赛”征稿工作即将开始[J];今日印刷;2009年11期
2 党风学;;刘庆忠的拼搏和奉献[J];乡音;2003年03期
3 丁法,陈国旗,钱普齐;中国近代民族印刷工业的杰出代表[J];印刷杂志;1997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和顺;;江西印刷业的现状及新世纪发展战略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肖尽晖;;湖南省印刷业竞争分析与策略[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7辑[C];2005年
3 王中燕;;发展永州印刷业之思考[A];出版科学探索(第8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兵;印刷工业发展的真实记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田屹山;印刷工业发展应重视“三废”治理工作[N];中国包装报;2010年
3 鲁兵;创新:新时期印刷工业的使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记者 吴秋华 通讯员 许春华;苏州成国内印刷工业新基地[N];苏州日报;2006年
5 谭浩辉;印刷工业的产业定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记者 魏伟;做大做强印刷工业科技园[N];岳阳晚报;2010年
7 记者 阙米秋;江西印刷工业总产值2010年突破百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谭俊峤;台湾印刷工业的主要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3年
9 轲;未来:江苏省印刷工业产值欲占全国15%[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鲁兵;开创我国印刷工业新局面[N];中国包装报;2004年
,本文编号:1829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2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