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22:42

  本文选题:延安时期 + 刘少奇 ; 参考:《延安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紧密联系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及其前后的重大历史问题,深入探讨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一是反对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刘少奇认为从“八七”会议之后,一直到六届四中全会,党内一直存在着错误思想作风,并延续了下来,他在多次著述中提出要坚决反对这种错误思想的蔓延。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支持毛泽东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历史的研究,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为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是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刘少奇以其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丰富并发展了抗日战争和党的建设的若干理论,为推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延安整风运动中,刘少奇与其他高级干部一起研究毛泽东思想,并深表认同。在中共七大的党章报告中,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为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是刘少奇在延安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贡献,给予我们很多的经验和启迪。在科学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不断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注民生事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 of Liu Shaoqi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Yan'an period, closely relates to the 13 years of histo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Yan'an and its important historical problems before and after, and probes into the contribution of Liu Shaoqi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First, the opposition parties in various wrong ideas,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 Marxism. Liu Shaoqi believes that there has been a wrong style of thinking in the Party since the "August 7th" Conference, until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has continued to exist. In his many writings, he has proposed to resolutely oppose the spread of such erroneous ideas. At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 Central Committee, he supported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proposed by Mao Zedo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in the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he took a clear-cut stand against subjectivism and dogmatism, adhered to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line,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Second, scientific summary of the rich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With its long working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Liu Shaoqi enriched and developed several theor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Party building,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s thought. The third i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During the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Liu Shaoqi and other senior cadres studied Mao Zedong's ideas and agreed with them. In the report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Mao Zedong thought was expounded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which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Party. Fourth, Liu Shaoqi'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during the Yan'an period, giving us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n the premise of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master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proceed from reality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 to promote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unceasing progress of various socialist undertaking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keep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party,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We always adhere to the cor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us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in China to serve all aspect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5;D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徘徊于美学与政治之间——周扬延安时期(1937-1949)文艺思想解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黄寿松;;中国式民主如何可能——毛泽东延安时期的探索与启示[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3 张远新;吴素霞;;试论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4 梁星亮;;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郑立柱;;延安时期毛泽东减轻农民负担思想再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共传统文化研究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7 陈文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参政[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静;赛北;;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苏一平剧作选》将出版[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2期

10 雍文华;;七绝四首[J];诗刊;199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和军;;延安时期党的学习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价值反思[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希贤;;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第一个伟大工程的历史经验[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张和平;;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民主精神的特点[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的民主精神[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6 李忠全;;试论延安时期党建历史的基本经验与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齐卫平;;陈云与延安时期党的建设[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协武;;延安时期党领导边区金融的成功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高尚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祁之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贡献[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雪梅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追忆延安时期中共舆论支持民盟西北总支部往事[N];各界导报;2010年

2 梁星亮;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启示[N];陕西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丽;为何学:探寻学习升级的驱动力[N];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梅;一辈子与印刷打交道的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延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 张怀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启示[N];延安日报;2006年

6 延安大学党委书记 刘建德 延安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杨延虎 延安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高九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经验与启示[N];延安日报;2006年

7 曹彦仓;从不良文风中解放出来[N];平凉日报;2010年

8 记者 郗望;延安时期老新闻工作者座谈会召开[N];陕西日报;2003年

9 记者 强国峰;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事业与红色旅游研讨会在延召开[N];延安日报;2007年

10 上海电机学院 何小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5 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6 刘金冬;解放区前期诗歌研究(1936—1942)[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杨琳;回归历史的本真[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2 程丽丽;刘少奇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慧霞;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维泽;延安时期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5 刘舰;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历史研究与经验启示[D];延安大学;2011年

6 姜甜甜;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李渊;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8 覃蔚玲;刘少奇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鹏飞;延安时期的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戴建芬;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学习思想[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9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