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羽与《新东方》
本文选题:吕振羽 + 东方研究会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新东方》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与海内外330余家进步刊物进行交换过的甚有革命影响的刊物。其在办刊期间,在"团结融合东方被压迫民族"、"谋求解决整个东方问题的方略"、凝聚和锻炼革命青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此被国民党定为"共产党派别"的刊物而予以查禁。吕振羽——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年对《新东方》杂志的创办与编辑贡献卓著,又从中受益良多,从此后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吕振羽与《新东方》,不但对准确评价吕振羽早年的革命探索经历有所裨益,而且对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研究,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Abstract]:"New Oriental" was a very revolutionary journal in 1930s in China, which had been exchanged with more than 330 progressive publ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Dur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journal, it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un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oppressed people in the East", "the strategy of seeking to solve the whole eastern problem",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exercise of the revolutionary green year. Therefore, the Kuomintang was banned by the Kuomintang as a "Communist Party". Lv Zhenyu, the pioneer and founder of Chinese Marx's historiography, had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ounding and editing of the New Oriental Magazine in his early years and benefited a lot from it. From then on, it turned to a firm Marx. Research on Lv Zhenyu and the New Oriental have not only been studied.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Lv Zhenyu's early revolutionary exploration experience, and it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modern publishing histo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湖湘文化的湖南高职旅游人才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编号:XJK013CZY09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6;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克明;国民党中宣部审查1930年7至9月份出版物总报告(节录)[J];民国档案;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伍卓琼;朱华;;塘田战时讲学院与湖南抗战文化运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覃梅溪;;评吕振羽的学术人品[J];传承;2008年16期
3 张秦;;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J];黑龙江史志;2013年19期
4 李廷勇;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轨迹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吴琦;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老子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牟泽雄;李英姬;;现代杂文文体的发生与鲁迅传统[J];郑州师范教育;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泳;;民国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3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卫民;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丛晓立;吴泽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淑红;近代董子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维佳;唯物史观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历史学变革[D];扬州大学;2012年
4 霍广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忠程;吕振羽与抗日文化宣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5期
2 李晋玲;周小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酝酿时期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刘兴汤;;塘田战时讲学院[J];湘潮;1984年06期
4 杨慧清;通向全民族抗战之路(二)──国共为共同抗日谈判前后[J];中州统战;1995年06期
5 孟宪刚;西安事变前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几个问题[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4期
6 梁瑞兰;;抗战前期湖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年03期
7 孙蝶平;郭少丹;;长征时期的国共谈判[J];老年人;2011年05期
8 吕振羽;关于明迄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问题[J];求索;1981年01期
9 史严;;影响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J];湘潮;1990年09期
10 曾长秋;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湖南[J];湖南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页[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2 萧栋梁;;论湖南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3 谢泳;;民国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海鹏;;序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银妹;政治·学派与学术[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3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9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