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10-14 08:34

  本文关键词: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更多相关文章: 复数“中国” 单数“中国” 统一 疆域


【摘要】:由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多自称"中国",以及当时一些政权虽没有自称"中国",但为后来的"中国"所继承,并仍被称为"中国"等原因,致使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以后仍然存在复数"中国"的现象。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的发展,到了元朝统一全国,复数"中国"开始过渡为单数"中国",明朝时期稍有反复,到了清朝统一全国,作为单数概念的"中国"最终确定下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复数“中国” 单数“中国” 统一 疆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中国’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7007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及其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85)阶段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学界对中国历史疆域问题认识不一,主要原因还是在“以谁代表中国”的问题上没有形成共识,有人主张以汉族及其政权代表中国,有人主张以中原王朝代表中国,也有人主张以中原统一王朝的疆域代表中国的疆域,等等。笔者认为应该以华夏(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共同代表中国。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祚民;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J];东岳论丛;1987年01期

2 刘镇清;China和Cathay词源新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何德章;;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J];历史研究;1992年03期

4 王炯;彭向前;;“五德终始说”视野下的“大白高国”[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6 黄兴涛;;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7 谷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8 赵永春;李玉君;;辽人自称“中国”考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9 吕振羽;;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63年01期

10 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J];学习与探索;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梁继;;明代龚用卿、吴希孟、华察、薛廷宠等出使朝鲜及游历千山考述——从千山大安寺罗汉洞刻石谈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黄素芳;;明代东南沿海闽粤人移民泰国的历史考察[J];八桂侨刊;2010年04期

4 万明;;明代内官第一署变动考——以郑和下西洋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董明;明清时期琉球人的汉语汉文化学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徐亦亭;;对“历史上的中国”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7 宋妍娟;拓跋氏援晋与北魏正统问题[J];沧桑;2004年Z1期

8 李铁匠;波斯庄问题质疑——与蒋华先生商榷[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3期

9 刁书仁;;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的“别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刁书仁;;明代朝鲜使臣赴明的贸易活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邱树森;;明武宗与明代回回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徐黎丽;;论宗教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毕奥南;;也先干涉明朝帝位考述[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传南;明代九边京运年例银及其经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锦;叶向高《四夷考·北虏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廖凯军;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敏;李氏朝鲜官制及其所受中国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小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诗维;西爪哇华人产业分布与发展(1602—1939)[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雷富饶;北朝宗庙祭祀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向前;;再论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的性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晋槐 ,杜绍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3 刘镇清;China和Cathay词源新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董迪;论金代政治文化的勃兴[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5 刘扬忠;论金代文学中所表现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6 胡阿祥;中国历史上的汉国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孙祚民;开创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局面[J];晋阳学刊;1985年03期

8 马衡;;北魏虎符跋[J];考古通讯;1956年04期

9 张书城;;拓跋魏系李陵之后小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0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荣坤 ,白翠琴;试论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祖国的关系[J];民族研究;1979年01期

2 陈梧桐;;正确阐述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3 何积全;在新世纪应把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范畴来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邱树森;;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的贡献[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5 马晓丽;;《汉唐藩属体制研究》评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华静;;试论吐谷浑对黄河上游少数民族地区的贡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9期

7 宋镇豪;;中国古代“集中市制”及有关方面的考察[J];文物;1990年01期

8 唐珊珊;;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9 张国庆;略谈东北地区源于古代少数民族名称的地名[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1期

10 何天明;;北方草原文化交融现象的必然发生与历史作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陶玉坤;;长城与中国文化地理[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履生;不能回避教育的法度与艺术的疆域在现实中的遭遇[N];文艺报;2005年

2 台湾《旺报》;两岸应共同维护固有疆域[N];世界报;2010年

3 杨柳;准备好了么?我国信息疆域面临挑战[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斌斌;日本要扩大疆域1.7倍[N];中国海洋报;2004年

5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N];中国国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孙小羽 冰川;青鸟强力拓展IT职教疆域[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江南;古代中国、疆域和版图历史概念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信息疆域面临挑战 专家呼吁建专业信息部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9 张春蔚;液晶“野蛮入侵”等离子疆域[N];南方周末;2005年

10 郭新;为什么疆域广大、民族众多的中国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知识百题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毋有江;北魏政区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陈欣;南汉国史[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有强;中国古代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黄朝伟;战国时期赵国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晓雷;中国古代名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霍丹;中国古代对姓名的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云;中国古代檄文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殷勇;中国古代屋宇承托结构演变初探[D];同济大学;2006年

8 叶瑞宾;龙骨车与中国古代农耕实践[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家封;中国古代老幼废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岳琦亩;简论中国古代担保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030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30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