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与中国文化
本文关键词:类书与中国文化
【摘要】:类书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文献种类,它植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学、科举乃至日常生活都紧密相连。官修类书为历代帝王所重视是与开国修史并行的文化工程;文学类书深深的渗入到文人的文学创作中使中国文学被烙上了类书的印记;科举类书为广大读书人所喜爱成为读书人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参加科举的必备;日用类书则深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如老黄历一般成为民众的生活指南。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关键词】: 类书 中国文化 文学 科举 日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百年敦煌学史研究”(07JZD0038),教育部2010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类书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资料汇编。类书作为典籍之荟萃、知识之精华,近2 000年来,对中国古代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都产生了重要作用。类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文献种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川;明初科举情形辨证(上)[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平川;明初科举情形辨证(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中国文化在海外[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5年03期
4 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卢敦基;;中国文化在何方?[J];读书;1987年02期
6 王平;简介《中国文化的走向》[J];文史杂志;1991年03期
7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年04期
8 杨敏;;赵大年:最不能容忍中国文化的封闭性[J];英才;2000年10期
9 阎纯德;21世纪,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身份[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1期
10 余登云;我演“王科举”[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佳;;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及对策[A];“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葛志毅;;序:中国文化与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3 曲金良;;中国文化的本性与当代使命——基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宣言”述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王宗昱;;中国文化改造面临的任务[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廖静;;竞争就是创意的竞争论创意在网络游戏中的重要性[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张恩韶;文军;;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7 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景怀斌;;组织诊断的压力感理论模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王慧青;;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发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萍;从饮食窥视中国文化[N];江淮时报;2005年
2 薛涌;中国文化的边界[N];南方周末;2005年
3 唐宋;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N];人民日报;2005年
4 唐宋;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刘丽娜;为中国文化解码[N];天津日报;2008年
6 肖春飞 孙丽萍;世界感受中国文化“软实力”[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梅柏青;顾晓鸣:做强成都版的中国文化[N];成都日报;2008年
8 张晖;杨先让: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肖意;擦亮“设计之都”名片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N];深圳商报;2009年
10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侨易学三变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9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珠璇;翻译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楠;陈继儒——晚明士风的一项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庆鑫;转型期中国文化的价值诉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赵研;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伟丽;中国设计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融合与突破[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9 田晓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改革高师中国画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符瑜;本土化环境下中国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9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8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