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注《仪礼》形讹古文新证九则
本文关键词:郑玄注《仪礼》形讹古文新证九则
【摘要】:《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关键词】: 《仪礼》 郑玄注 古文 出土文献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郑玄注今古异文综合整理与新证”(项目编号:10YJCZH026) 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ybzzxm201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仪礼》有今古文之分。《史记·儒林列传》云:“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汉书·艺文志》云:“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伶;《仪礼通论》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2期
2 陈庆坤;评国内第一本《仪礼译注》[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3 陈功文;;汉代《仪礼》称名考略[J];兰台世界;2010年06期
4 张自慧;;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5 胡新生;;乡饮酒礼与食犬风俗——《仪礼》酒会用牲制度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渊源[J];文史哲;2009年05期
6 王锷;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J];社科纵横;1994年03期
7 王锷;汉代的《仪礼》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宁燕;;“三礼”概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9 万丽华;;《仪礼注疏》句读辨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4期
10 黄丽;;中国古代女子“三从”新解[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子庆;《仪礼》:古代贵族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N];光明日报;2001年
2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安作璋;水滴石穿见真功[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朱亚非;清初山东士人的学风[N];光明日报;2003年
4 顾关元;《十三经》演化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张亮;周代聘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焦杰;《易》《礼》《诗》对妇女的定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广学;孔颖达《礼记正义》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王纪波;《礼记》与儒学意识形态的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楠;《仪礼》中记文与经文的关系简析[D];郑州大学;2013年
2 赵卫东;礼制礼仪礼俗的互动与中国传统社会[D];山西大学;2011年
3 易雅琴;《士相墜y氛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田家溧;《论语》礼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李富侠;凌廷堪《礼经释例》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秦兆吉;东晋礼学复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顾春娅;礼乐教化视域中的周代射礼[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海超;先秦儒家婚礼观探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0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9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