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明朝士大夫的气节
发布时间:2017-10-28 16:13
本文关键词:略论明朝士大夫的气节
【摘要】:在古代,官僚或较有地位、声望的知识分子是为士大夫。以择官为目的而实行的科考是中国独有的人事制度,由此形成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士大夫肇始于战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此阶层是学而优则仕的必然结果,因而他们拥有知识分子与官僚的多重身份。而气节就是充溢正气、恪守节操的优秀品格。闻道夕死之求索,乃气节之滥觞:献身未已之执着,乃气节之推展:侠肝义胆之风尚,乃气节之升华。千百年来孕育、光弘、承续的信念和节操,是支撑华夏民族蒸蒸不绝、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拙著探究的乃是明季士大夫的气节。 在文中,笔者首先回顾了与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其次是对十大夫和气节两个概念的详细阐述,以便读者对士大夫和气节的明确了解。第三,在引出明朝士大夫拥有高尚的气节后对其养成崇高气节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原因有三汉族正朔之激励、孝孺诸贤之垂范、阳明心学之浸润。第四,继原因分析之后,举例说明明朝士大夫坚守气节的典范,有崇仁持节的于谦、安贫乐道的海瑞、舍身报国的孙承宗。第五,是对明朝是大夫气节观的特点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范围广泛、程度深刻、内容丰富。第六部分讲述的是明朝士大夫的气节观对后世人的影响。其影响有三:提升人生层次、砥砺心灵境界、激励报国志向。最后结语部分即是对本文的概括总结。 本文通过对明朝士大夫气节的探索,以求在道德气节越来越丧失的当下给人以警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21世纪,道德气节实在是应该为世人所推崇和发扬的,而不应该被世人所遗忘和摒弃。
【关键词】:明朝 士大夫 气节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2
- 1.1 选题依据6
- 1.2 学术回顾6-9
- 1.3 本文亮点9
- 1.4 研究方法9-10
- 1.5 论文构成10-12
- 第2章 士大夫及气节的内涵12-17
- 2.1 士大夫的角色及阶层12-13
- 2.2 气节的定义、内容及表现13-17
- 第3章 明朝士大夫气节之成因17-25
- 3.1 汉族正朔之激励17-18
- 3.2 孝孺诸贤之垂范18-21
- 3.3 阳明心学之浸润21-25
- 第4章 明朝士大夫气节之典范25-35
- 4.1 崇仁持节的于谦25-27
- 4.2 安贫乐道的海瑞27-31
- 4.3 舍身报国的孙承宗31-35
- 第5章 明朝士大夫气节之特点35-40
- 5.1 范围广泛35-37
- 5.2 程度深刻37-38
- 5.3 内涵丰富38-40
- 第6章 明朝士大夫气节之意义40-43
- 6.1 志存圣王:提升人生层次40-41
- 6.2 明澈义利:砥砺心灵境界41-42
- 6.3 端正己群:激励报国志向42-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三乐;孙承宗保卫北京述论[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2 米达思;守住气节[J];廉政大视野;2003年05期
3 刘宗贤;试论王阳明的心学体系结构[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南炳文;;海瑞之廉洁反贪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J];史学集刊;2011年04期
5 汪国风;;士大夫与知识分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宋瑞祥;关于气节概念的形成[J];中州学刊;1987年05期
7 王志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气节观[J];渭南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8 高深;;知识分子的气节[J];雨花;2010年07期
9 胡拥军;;文人的气节[J];新闻天地;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1108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