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求”:乾嘉汉学的阐释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30 09:28

  本文关键词:“求”:乾嘉汉学的阐释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实事求是 语言性断裂 脉络性断裂 剥皮主义


【摘要】:乾嘉时期,"实事求是"作为主流话语,主要表现为一个经学阐释性命题。而乾嘉汉学家作为阐释主体("实事求是者"),其所采用的阐释方法("求")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由训诂通义理来弥合语言性断裂,另一是以剥皮主义来弥合脉络性断裂。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必然遭遇到瓶颈问题。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实事求是 语言性断裂 脉络性断裂 剥皮主义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解释学虽起源于主体间性的断裂[1](P1),但这一断裂却并不一定就能导致解释学的产生。因为西方解释学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且中国是否有一个解释学传统至今仍有争议。但无论中西,主体间性的断裂却始终发生着,因为它根源于任何一个主体都无法摆脱的时间性、历史性。一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淮;原经: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意义[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汤奇学,孟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5 陈徽;戴震与江永关系的再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王达敏;;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蔡锦芳;戴震“求十分之见”的治学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寿征;;察变观风,,史有子意——读刘咸p槨吨问沸髀邸穂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张玖青;;从阐释学的角度谈竹书《性情论》与《孔子诗论》的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郑辟瑞;;海德格尔,德里达与动物[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葛志毅;;序:史学为中国文化托命之本[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5 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解玉峰;;论“花部”之勃兴[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铁权;试论丁日昌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与抉择[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登德;陈炽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6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文忠;张际亮与嘉道诗坛[D];暨南大学;2002年

9 仰和芝;戴震人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吴学满;从考据学到新义理学[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鲁民;;“牛人”的一字不改[J];旅游时代;2011年03期

2 丁立新;陈均;;中国古代修史传统对校史研究的借鉴意义[J];兰台世界;2011年1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17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7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