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乾隆朝荒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1 19:12

  本文关键词:清乾隆朝荒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乾隆朝 灾荒 灾害史 荒政 得失评估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封建帝王,乾隆自诩千古明君,御制《十全记》,概述其“十全武功”,但其文过饰非、扬胜讳败的弊病后人自有认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为数不多的几个“盛世”之一,乾隆朝有其特殊时代脉动,但“乾隆盛世”同时是矛盾集结、危机四伏的历史转折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朝代,清朝的制度集历代之大成,荒政也在前代的基础之上发展至极致,乾隆时期则达顶峰。但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局限及统治阶级一味守旧、不求革新,制度僵化所形成的瘤疾亦逐渐成为影响历史前进的桎梏,荒政在发挥其固有功能之后无所突破,陷入困局。因此,研究乾隆朝荒政意义重大,不论就灾荒史、荒政史研究意义而言还是就以史为鉴作用而论,皆具执着探索的必要与价值。 综观乾隆时期荒政的既往研究成果,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第一,灾害状况的研究已经具体化,可从成灾州县(厅)上了解此期灾害的概况;第二,从吏治以及政府职能方面入手,对荒政的施行过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第三,以地域为考察重点,对乾隆时期各地方荒政执行情况进行研究;第四,在备荒、救荒思想指导下荒政的具体举措如仓储建设、粮食政策、赈济蠲免等的具体研究;第五,与其他历史时期荒政的对比研究。此外,国外汉学家的荒政研究成果也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与借鉴。 根据史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将乾隆时期灾害状况作一归类分析,笔者以为乾隆时期虽被誉“国泰民安”,但生存条件并不优裕,依旧灾害频仍。从灾害的区域分布来看,当时全国各地基本为受灾区,只在受灾面积及种类上有所差别;具体来说,直隶、山东、江苏、甘肃为乾隆时期受灾最严重省区;江、河等水域覆盖区则是水灾集中爆发区域。其危害是巨大的,对政治局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影响是深远的。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遭受打击,抢米闹赈等饥民闹事事件此起彼伏;灾荒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亡则影响政局稳定;荒害发生之后,饥饿难耐的灾民往往饥不择食,食用一些原本不当作食物的东西,如糠、树皮、野草、观音土等,“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在灾害加剧、荒政疲弱、政治困境等因素的共同刺激下,乾隆“盛世”局面崩盘,走向清中叶以后江河日下、任人宰割的令所有国人扼腕叹息的败局。 中国古代荒政是历代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政治清明、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救治灾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政权的成熟程度。文章从清高宗本人、各级官员及政府对民众自救的态度三个层面分别就其积极与消极的认知与行为给予分析,进而在总体上对乾隆朝荒政得失作出评估。任何一个对中国历史、现状有着清醒意识的帝王都不会忽视荒政。乾隆认识到民食政策在其国政中的首要地位,因此在国家政策上以农为本,在正常年景兴修水利、建设仓储,而在饥荒来临之时也能不计成本蠲免钱粮尽心救治。他虽在备荒、救荒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是因时代、阶级、民族局限,同时由于乾隆自身知识局限,在认识上并未突破,国家管理模式仍为古代原始的一人统治、众人服从的毫无民主可言的方式。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之后的工业革命,已经率先吹响了革新的号角,乾隆时期的世界早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泱泱中华的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其臆想的世界格局中,岂不痛哉?乾隆朝荒政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一大批有德操、有能力、肯戮力的官宦吏员。荒政有效传统机制作用及救荒活命功德文化的滋被:救荒如救火,官吏以俸或家资施赈、民间助赈,优秀官员及民间所为在价值与意义上往往要高于皇帝。但同时,官员在救灾过程中的消极作为甚至腐败值得今人深思。虽然政府已经通过众多措施来减少灾害带来的生产破坏、生活无以为继等问题,但是事实上单靠政府的救济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远水救不了近火,有时救灾官员从中克扣,到达百姓手中的粮食完全不能满足饥肠辘辘的肚皮需求。因此灾荒期间,除了政府的救济行动外民众自救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民间慈善行为的过量出现暗示了政府职责的缺失,其对官员行为也是挑战与讽刺。历史上,统治者对民间的慈善行为向来默许与鼓励,乾隆时期政府对此也报以奖赏。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下,乾隆时期荒政强力推行,但同时其矛盾亦不可调和。人口暴涨,荒政日渐疲弱;生态环境破坏,荒政杯水车薪。荒政在统治者“长治久安”的迷梦中徘徊不前,注定其至多是应急层面,而非科学预防。 文章在最后论述了民食重要性、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而与民争食的历史事实及荒政的现实借鉴作用。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民食 直是第一国本。“八政:一日食……”的论述证实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已经将民食提到了国家大政的关键位置。“民以食为天”不是一句简单的表明粮食重要性的口号,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险的发展历史及中国人民为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饱经沧桑。征粮是政府的固有政策,无论丰收抑或饥馑,百姓都得履行其臣民“职责”。对贫苦百姓而言,有限的粮食被征走,他们被逼迫到了“果腹线”以下,随时处于生死边缘,遭受饥荒打击。即使是当时的中小地主也认为田赋过重,不堪重负。时至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灾害、灾荒并没有因为科技进步而缓解,一定程度上还有加重的趋势。在未来城市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的合理布局,因为灾害一旦发生,人口过度集中便会成为救灾的极大障碍。生态破坏的后果中国人古时已有切身体会,而现时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而产生的悲痛则锥心刺骨。相关环境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生存环境破坏的危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凯 ,商全;乾隆南巡与治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2 王永超;;乾隆三年宁夏大地震救济刍议[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闵宗殿;关于清代农业自然灾害的一些统计——以《清实录》记载为根据[J];古今农业;2001年01期

4 穆]臣;;试论乾隆十二年山东水灾与灾后应对[J];古今农业;2008年04期

5 屈春海;乾隆朝甘肃冒赈案惩处官员一览表[J];历史档案;1996年02期

6 ;乾隆末湖北孝感富户活埋抢粮农民案[J];历史档案;1997年02期

7 卢经;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J];历史档案;2001年03期

8 张莉;乾隆朝陕西灾荒及救灾政策[J];历史档案;2004年03期

9 吴慧;葛贤惠;;清前期的粮食调剂[J];历史研究;1988年04期

10 李向军;清代救灾的制度建设与社会效果[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海;[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春雨;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政府对策[D];郑州大学;2004年

2 徐雪梅;乾隆朝酒禁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尚振山;乾隆二十六年(1761)山东黄河运河水灾及其救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1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11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