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
发布时间:2017-11-25 01:07
本文关键词: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
【摘要】: 游侠产生于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游侠继承了儒、墨两家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侠义精神。西汉初期,新的社会制度还不健全,且又刚刚遭受战争破坏,统治者还不具有足够的控制力以维持乡里秩序,且又实行无为之治,乡里秩序主要是依靠自然形成的权威来维护。地方的三老与父老以其德高望重对乡里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兴起于战国、盛于西汉的游侠对乡里秩序的稳定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遭受战争破坏,平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游侠以其侠义精神,不图回报,帮助平民度过难关,因此,在乡里社会,游侠受到平民的欢迎。游侠所做的正是官府所不能或是不想做的事。可以说,游侠在当时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与政府权威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但是,游侠常常做不法之事,对社会秩序当然就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当国家控制机器发展、完善之后,虽然游侠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与很多当朝权贵有很深的交情,但是也难以逃脱遭受统治者持续打击的命运。统治者采取将游侠迁走、派酷吏打击等手段,最终结束了西汉王朝从上至下所充斥的任侠之风。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必军,冷鹏飞;析汉代重三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陈广宏;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薛柏成;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臧知非;;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5 唐红林;邹剑锋;;儒家“孝治”对“血亲复仇”的扬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风气的嬗变[J];天府新论;2004年01期
7 汪聚应;;诸子思想与中国侠的人格精神[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8 季乃礼;论汉初的“孝治”[J];学术月刊;2000年09期
9 王立;秦汉游侠精神实质与复仇习俗心态成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科学;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宣阁;中国古代复仇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丁运霞;浅谈西汉尚武精神[D];郑州大学;2006年
4 梁爱兵;汉代乡里政权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献斐;侠的精神与武德[D];河南大学;2006年
6 韩永保;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2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