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战略机遇与合作共赢——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要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中国道路:战略机遇与合作共赢——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要义解读
【摘要】:世界中国学论坛为全世界的中国研究提供了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乃是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创新的基本方针。2013年3月23~24日,海内外专家齐聚上海,参加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解读中国模式,就中国道路和现代化发展进行探讨和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化的飞速发展,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已深植于全球范围的互动关系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世界中国学论坛为全世界的中国研究提供了平台。在论坛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就议题之一"中国与国际体系互动"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2013年3月23~24日,海内外专家齐聚上海,参加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业已成为一门显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化的飞速发展,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已深植于全球范围的互动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论文征集公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05期
2 ;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论文征集公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06期
3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即将召开——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安楚;;“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09期
5 黄长著;;国外中国学与亚洲中国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俄罗斯“中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J];中国俄语教学;2010年01期
7 潘玮琳;;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简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1期
8 罗中枢;;文化自觉与本土中国学[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9 何一民;;本土中国学构建意义与前景[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罗中枢;;文化自觉与本土中国学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岩松;;北京大学非学位留学项目组织形态创新实践初探——以“中国学”项目为例[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王建平;曾华;;美国战后中国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张注洪;;国外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考察[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4 ;致读者[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5 ;致读者[A];诗经研究丛刊(第八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雯;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雪梅;真实中国需要多样呈现[N];人民日报;2010年
3 范春燕 冯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海外主流中国学的“现代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北京大学教授 张注洪;我国学术界对国外中国学的研究[N];人民日报;2012年
5 褚艳红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论坛办公室;建设全球视域的当代中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陈效卫 张晓东 谢亚宏 林雪丹;俄罗斯中国学,历久弥新[N];人民日报;2013年
7 艺术评论家 王南溟;不能用“翻译书”遮蔽“中国学”[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李延枫;加强国际交流 掌握国外中国学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吴小雁;“中国学”全球升温的背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宝丽娜;倡导建立“现代中国学方法论”的重要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杰;作为方法的“语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传怀;论十月革命前俄国大学的中国学[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颖;美国中国学:从传统到现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艳霞;临淄区高中国学诵读教学实验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建坡;海外中国学的文化网络视角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7 赵晨诗;论美国汉学到中国学的变迁[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4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2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