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

发布时间:2017-11-25 12:31

  本文关键词: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文明 汉代 河西 开发


【摘要】:河西走廊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叉地带,具有文明传播的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基础。据考古资料显示,河西走廊曾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和青铜文化,孕育了游牧经济。大月氏、乌孙和匈奴先后在河西活动。汉代以前的河西被视为蛮夷之地,秦汉时期随着匈奴的崛起,河西开始显示其军事政治的重要性。西汉建立后,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内地经济实力的增强,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的战略发生根本变化。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将兵远征河西,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四万余人归汉。河西归汉在汉文明传播河西过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汉文明在与游牧文明的对峙中开始居于上峰,并通过军事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来开拓这一新的农业区。传播方式既有激烈的战争,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移植,也有潜移默化的农业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可以说,居于文明传播主导地位的汉王朝的军事、政治、文化政策决定了文明传播的速度和方向。游牧民族和汉族通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长期磨合,开创了河西农业文明的历史。尽管在接触和磨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文明的拒斥与文明的退化,但是在总体上河西仍朝着一个新的历史轨迹前进。 农业文明向河西传播的过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了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同时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外文明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农业文明的大肆扩张,也使得河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资源危机。随着河西屯田的进行,移民和戍卒大量涌入这个资源原本并不丰富的地区,水资源、森林、草原资源被人为的破坏,河西开始荒漠化。到东汉后期,羌民起义,农耕民族有退出河西之举,抛弃屯田,这样荒漠化进一步推进,为河西的生态发展带来隐患。 文明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汉代河西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武力来实现的,因此不免存在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强势民族对生产水平低下的弱势民族的压制,而总体上这种传播是文明的同化——一体化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江海云;;汉简中所见的河西开发及启示[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3 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4 李春芳;丝绸之路对河西开发的影响[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5 杜思平,李永平;考古所见河西走廊西部的农业发展[J];西北史地;1994年01期

6 高荣,史秀华;先秦时期的河西农业[J];西北史地;1998年03期

7 李锋敏;从河西走廊古地名看古代河西历史[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8 杨红伟;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9 郝树声;汉初的河西匈奴[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10 高荣;古史所记的先秦河西[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远;西汉西北地区戍卒生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6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26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