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花之安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

发布时间:2017-11-29 05:23

  本文关键词:论花之安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


  更多相关文章: 花之安 宗教文化观 文化教育传播


【摘要】: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是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著名汉学家。他撰写的大量汉学著述,体现了鲜明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其汉学著述体现出精湛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风范,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花之安(1839—1899),是鸦片战争后德国来华新教传教士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三十四年,笔耕不辍,著述甚丰,“用笔确立了自己在近代来华外国传教士中的突出地位”[1],被誉为“19世纪最高深的汉学家”[2](P498)。近年来,学术界对花之安的关注日益深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朗;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纲;17、18世纪的中西“年代学”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齐福;近代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殷国明;由冲突到创新:19~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一条线索[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4 肖朗,王鸣;蔡元培与近代中外高等教育交流[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李长林;关于古埃及文字的中文名称问题——兼与王海利同志商榷[J];世界历史;2004年05期

6 董标;;“教之术”到“教育学”演变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金玉;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生成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顾卫星,王国平;20世纪初叶引入我国教会大学的英语教学新方法评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周谷平,季小琛;东西方视野中的中国近代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10 周谷平,季小琛;外国人眼中的晚清教育:观念、课程与教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飘云;;中外文化交流与岭南近代散文风格之嬗变[A];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玉生;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宏伟;晚清北京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元琪;近代中国妇女放足运动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戴望云;明清两代基督教进入中国社会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强;时评的复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剑;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良坤;近代中国征婚广告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7 胡瑞琴;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经典研究[D];鲁东大学;2006年

8 邓伟云;从民主到民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远;《万国公报》新闻传播的策略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10 于作敏;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峰;;论花之安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23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3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