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17:27

  本文关键词: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八世纪 英国汉学 欧洲大陆汉学 汉学论著 中国观


【摘要】: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批传教士进入中国企图改变中国人的信仰,他们延用利玛窦等人开创的“适应政策”,学汉语,着儒服,研究中国文化,将其所获得的大量中国信息和资料反馈回欧洲大陆,促进了欧洲大陆汉学的发展。因此国内外汉学研究者在研究17、18世纪欧洲汉学时,往往都把目光聚焦在有来华传教士的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英国似乎被排除在欧洲汉学圈之外。事实上,英国此期虽然没有传教士进入中国,但却一直觊觎着远东地区的贸易垄断权,因而十分重视在华传教士反馈回欧洲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和资料。英国是新教国家,出版业不受天主教的限制,传教士汉学著述在英国得到了自由的传播和充分的利用,英国学者在传教士汉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航海信息,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字、地理等方面进行了二次研究,提出了新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英国早期汉学紧随欧洲大陆汉学之后产生,并保持着与其接近的同步发展速度,与之保持着密切的依附关系。另一方面,英国汉学者一直对在华传教士的传教动机持怀疑态度,因此对传教士汉学著述始终坚持着批判性利用的原则。与欧洲大陆汉学相比,英国汉学者更注重本国人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考察报告和东印度公司反馈回的相关信息,更注重汉学所产生的直接的利益,所以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于欧洲大陆汉学,往往能得出与欧洲大陆汉学界皆然不同的观点,奏响不同的中国观的交响曲,进而影响欧洲汉学的发展,显示出了不同于欧洲大陆汉学的个性差异。基于此,英国汉学并没有远远地落在欧洲大陆汉学之后。 英国早期汉学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就已形成,在十八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在政府、商界、学术界等多个社会群体的协同努力下,英国汉学在这个时段完成了由早期汉学向专业化现代汉学的过渡,同时与欧洲大陆汉学的依附关系产生变革,显示了十八世纪的英国汉学独有的典型特征,因而本文选定十八世纪英国汉学作为论题。本文尝试着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的角度,采用计量史学、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十八世纪的英国汉学:一、英国早期汉学形成、发展、向专业化现代汉学过渡及步入现代汉学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著作和基本观点,由此析出不同时段的时代特征。二、英国汉学与欧洲大陆汉学的联系与区别,揭示出彼此之间密切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三、英国汉学与本国政治、经济、外交、贸易及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析出英国汉学贯彻始终的时效性和功利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仁康;;十八世纪的表演唱——“第二马赛曲”的由来[J];音乐爱好者;1981年04期

2 徐康荣;超长寿的《音乐时代》[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3 尹湘东;;特别邮递员[J];乡镇论坛;1993年07期

4 庆龙;; 贝多芬与公爵[J];校园歌声;2002年03期

5 维罗里克·布莱恩;;中国对十八世纪欧洲艺术的影响[J];法国研究;2008年04期

6 洛林·克亭;;十八世纪欧洲的楼阁与抒情场景[J];法国研究;2008年04期

7 彭美娟;刘志强;;英语词源探究[J];科技英语学习;2009年01期

8 黄心川;安藤昌益与《自然真营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3期

9 李淑;启蒙的号角——莱辛寓言介绍[J];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01期

10 金留春;“美学上的错觉”和鲁滨孙[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家艺;;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同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略述[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2 孔玲;;试析十八世纪以后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洋教斗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顾平旦;;十七、十八世纪沙俄在北京的东正教会真相[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4 郑镛;;王大海《海岛逸志》研究[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士铉;;十八世纪满蒙语文交流初探——以《满蒙汉三体字书》音写蒙文为中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6 赵立冬;;足道与健康[A];首届中国中医药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前言[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武尚清;;17—18世纪华人在南圻的垦辟[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9 毛萍;;论美学的知识论框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郭P z@;;侜pc松山慈祜宫(Z阶鎊,

本文编号:1237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237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