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敕修百丈清规》中的禅茶制度
本文关键词: 《敕修百丈清规》 禅宗 茶文化 出处:《农业考古》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元代德辉重新编修的《敕修百丈清规》继承和完善了前代禅宗清规的饮茶礼仪,并将之进一步仪式化、制度化,最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禅茶制度。在《敕修百丈清规》中,明确规定的大小茶礼约有50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祭祀丧葬茶礼、僧众活动茶礼两大类。《敕修百丈清规》中,茶汤经常连用,不同语境下,"茶汤"的含义是不同的。
[Abstract]:In Yuan Dynasty, Dehui rewrote and perfected the tea drinking etiquette of the previous Zen Qing rules, and further ritu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it, and finally formed a unique Zen tea system. There are more than 50 kinds of tea gift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acrificial and funeral tea rites and monks' public activities. In "Qixiu Baizhang Qing regulations", tea soup is often used together.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e meaning of "tea soup" is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宋史视野下的饮食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2BZS013)
【分类号】:K249;K892.9;TS971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继武;《百丈清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柴勇;;从宋代奢侈消费新特征看中国古代消费制度的转变[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曹家齐;;北宋熙宁内诸司及其行政秩序——以参与接待成寻的御药院和客省为中心之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何蕾;;宋代“贫民诗”成因探析[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6 贾乃谦;;朱元璋的“植树令”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俊奇;试论我国岁时体育的文化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柳雨春;杨果;;宋代商业中女性境况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阚海娟;;《梦粱录》校勘札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建华;;从“净台”之俗看郭郎的角色演变[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焦洋;;从“东西厢”到“东西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柴国生;唐宋时期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霏;论宋代节序诗词中的饮食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3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邵贤敏;《夷坚志》梦幻故事的文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邱尚周;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玉;韩琦诗歌中人与诗的互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学江;蒙元关中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杨岚;开封潘杨湖景区建筑环境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冯文娟;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立法[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郑炳林,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戒律和清规[J];敦煌学辑刊;2004年02期
2 温金玉;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彭仕敏;汉传佛教丛林清规及其“普请法”略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白文固;宋代僧籍管理制度管见[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2期
5 温金玉;;佛陀出世与教团的成立[J];五台山;2007年03期
6 温金玉;;“小小戒”与佛教僧团的分裂[J];五台山;2007年07期
7 王永会;《百丈清规》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1期
8 王永会;《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J];宗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9 黄奎;宋代禅门自律型制度伦理管窥——以《禅苑清规》为视点[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维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诗歌文学的繁荣[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2 柏凡;浩瀚无涯 世界之茶——“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综述[J];农业考古;2002年04期
3 连振娟;试论江西禅宗对茶文化的贡献——为中韩茶文化交流会而作[J];农业考古;2002年04期
4 吕维新;唐朝禅宗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J];茶叶通讯;2004年02期
5 曹进;紫藤庐的哲理──周渝茶文化思想再探[J];农业考古;1994年04期
6 张丽娜;;茶文化·茶道における中国と日本の比べ[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7 曹进;中国唐代的两种茶文化现象[J];中国茶叶;1994年04期
8 王玲;中国传统茶道精神与新时代茶文化走向[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9 刘富知;;关于茶禅一味之说[J];茶叶通讯;2006年04期
10 王玲;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上)[J];中国食品;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建宏;;享受茶文化[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2 余双;;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3 景迪云;;享受茶科学,体悟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4 关剑平;;茶文化研究的属性与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5 朱自振;;前茶文化不属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6 徐永成;;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7 黄志根;;茶馆·茶文化:路在你脚下延伸[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8 江平;;池州茶文化的底蕴[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9 卢祺义;;关于“茶与世博会”若干思考与建议[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10 马舒;;从樊增祥的茶诗茶词 看清末茶文化的衰落趋向[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安阳霞;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2 龙军;文化茶香透俗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通讯员 方羽公 刘焕根 余杭记者站 钟卓嫣 沈雯雯;第九届中国茶圣节在径山开幕[N];杭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薛城;乘风破浪会世博 直挂云帆济沧海[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唐俊博;陕茶的突破之路[N];陕西日报;2010年
6 记者 谢克俭;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何英;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在宜昌开幕[N];湖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安明霞;一位专业作者的责任感[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9 赵勇军;为黔茶插上腾飞的翅膀[N];贵州日报;2007年
10 永龙;中国“茶”文化彰显价值[N];西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丁氏碧娥(释心孝);禅茶一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金珍淑;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杰;禅宗对日本茶道美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文杰;茶具设计之禅意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4 鲁烨;明代诗歌中的茶文化[D];江南大学;2011年
5 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晓华;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李晓雪;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饶恒;基于系统设计理论的现代茶具系统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文洁;弘扬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0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