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书仪源流述论

发布时间:2018-02-27 05:25

  本文关键词: 书信 敦煌文书 书仪 源流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敦煌出土书仪类文书的源流,前人有过不少研究。但是学者多专注于书仪内容的源流,而忽视了对书仪这类体裁最初产生和其体裁源流的研究。从书信的发展史来看,书仪大概产生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仪体现的是世族风范。唐代综合类书仪的内容丰富,体制也趋于完善,有唐一代书仪向着通俗化与日用化的趋势发展。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形势下大量产生的表状笺启类书仪,实质上是综合类书仪中官场书仪的扩大化与专门化,不能代表书仪类文体的发展趋势。宋元以后书仪逐渐发展成为居家日用的百科全书类著作。
[Abstract]: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the books and instruments unearthed in Dunhuang. However, scholar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ource and stream of the contents of books and instruments, and neglected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stream of such genres and genre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tters, The calligraphy instrument probabl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calligraphy instrument embodied the style of the family. The comprehensive book instru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rich in content and the system tended to be perfect. There was a tre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aily use of the calligraphy instrumen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town and the town, a large number of forms were produced, in essence, the expans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the official book instrum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type book instrument.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ook and instrument style. After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book instrument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encyclopedia for daily us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770020)
【分类号】:I206.2;K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和平;敦煌写本《朋友书仪》残卷整理及研究[J];敦煌研究;1987年04期

2 吴丽娱;中古书仪的型制变迁与社会转型[J];史学月刊;2005年05期

3 杜海;;敦煌书仪研究评述[J];史学月刊;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姜志燕;张蔚;;论建安悼亡题材的缺失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怀宇;朱华;;论《管子》与《商君书》法治思想的异同[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林;;不见面的礼仪:书信[J];文史知识;2003年12期

2 刘清玄;刘再聪;;敦煌咒愿文刍议[J];社科纵横;2008年04期

3 赵和平 ,邓文宽;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4 蒋冀骋;;敦煌释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5 陈家毅;朱士泉;;《与陈伯之书》的比较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06期

6 谭邦和;中国书信体文学史论略[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李泰荣;;老来书信乐[J];金秋;2003年05期

8 林东源;;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书信艺术的美学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赵春梅;;多年以后你还好吗[J];西江月;2009年Z1期

10 苏枕书;冯柒;;阿稚的书信[J];今古传奇(故事版月末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琴安;;明代唐诗选本考[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2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年会与会人员名单[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雪梅;;只缘红楼抒情怀——读丁武光先生《百态人间红楼梦》[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开鸣;;喜剧与“黑炮”的喜剧性[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5 ;编后记[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石文英;;严复论诗文[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7 孙寿玮;;漫谈《水浒》里的妇女形象[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8 胡淳艳;;从《宣和遗事》、《水浒传》到《水浒记》——对阎婆惜故事流变的考察[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9 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启方;;从宋江杀人行为的描述看施耐庵对宋江形象的塑造[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和平;中国家书的源流体例和格式[N];光明日报;2006年

2 林贤治;鲁迅的书信[N];北京日报;2004年

3 张德明;复活书简中真实的鲁迅[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田静;“河北省著名诗人手稿书信展”开幕[N];文艺报;2006年

5 孔昭琪;鲁迅的书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王艳明;“最老对联”写些啥内容?敦煌文献有记载[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包明德;两封书信道出天理[N];文艺报;2002年

8 武翩翩;《冰心文选》首收“书信卷”“佚文卷”[N];文艺报;2008年

9 顾孟潮;信史与书信[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潘剑凯;一批鲁迅书信和佚文被专家认定[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邰红红;曾国藩与桐城中兴[D];上海大学;2008年

2 刘少勤;盗火者的足迹与心迹——论鲁迅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然;苏轼与秦观交游述略[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士卿;曹丕散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邹庆浩;曹丕辞赋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廷玉;建安尺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敖运梅;吴兆骞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姚金笛;清初诗人颜光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项青东智;敦煌文书《兄弟教诲经》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泽琼;《uu\0洞稿·书信》整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国强;岑参赴安西路途考证[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丽萍;南朝尺牍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1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41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