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华夷之辨”与“守中治边”——论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与实际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07 18:17

  本文选题:长城 切入点:华夷之辨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城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明朝"华夷之辨"思想的变化是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明长城在"守中治边"的方略中发挥其御外制内的功能。明长城具有御外和控内的双向作用,朝廷试图依托长城建立符合王朝理想的统治秩序,因此,明长城在构建华夏族群为核心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Great Wall is the product of history and the reflection of national will. The the Great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played its role within the system of external control in the strategy of "guarding the central border and ruling the border". The the Great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had a two-way role of imperial control and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ourt tried to rely on the Great Wall to establish a ruling order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l of the dynasty. The Great Wa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ethnic group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薛程;段清波;赵丛苍;;论明长城区域军事聚落的形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刘浦江;;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J];中国史研究;2014年03期

3 李新峰;;论元明之间的变革[J];古代文明;2010年04期

4 俞炜华;南文海;;“400mm等雨量线”、长城与农耕游牧民族的分界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大龙;;“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6 项晓静;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J];人文地理;1995年01期

8 邹逸麟;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华夷之辨”与“守中治边”——论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与实际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王晶;;华北古村落与民间信仰研究——以张家口蔚县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年15期

3 李大龙;;对中华民族(国民)凝聚轨迹的理论解读——从梁启超、顾颉刚到费孝通[J];思想战线;2017年03期

4 桑广书;李芳;杨晓敏;;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J];干旱区地理;2017年03期

5 李大龙;;自然凝聚:多民族中国形成轨迹的理论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朱博宇;;二十世纪前中期政治话语统摄下的清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7 姜海军;;辽西夏金元儒学在北方地区的传播及影响[J];华夏文化论坛;2016年02期

8 薛刚;;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转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9 尹红;李建飞;全威;高路;;传统生态知识在民族地区“数字环保”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6期

10 赵媛;麻勤;郝丽莎;;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辉;;抗战时期民族扫墓节与民族精神的建构[J];史学月刊;2012年04期

2 李治安;;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J];文史哲;2009年06期

3 李晓婧;;对明初承袭元制的思考[J];文化学刊;2009年03期

4 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5 陈支平;;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6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俞炜华;章自刚;;“华夷关系”的博弈论分析——以与草原民族的关系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黄今言;温乐平;;汉代不同农耕区之劳动生产率的考察——以粮食生产为研究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03期

9 厉声;;先秦国家形态与疆域、四土刍见———以殷商国家叙述为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10 鲁西奇;;“小国家’、“大地方”:士的地方化与地方社会——读韩明士《官僚与士绅》[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任杰;佟淑华;刘朴;;关于河北明长城的几个问题[J];文物春秋;2012年03期

2 姜佰国;;天津市明长城防御体系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杨申茂;张萍;张玉坤;;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建筑学报;2012年S2期

4 鲁杰;;试论唐山境内明长城戍边职官体系的发展[J];文物春秋;2006年02期

5 晓音;欢悦;;巍巍贺兰山 幽幽明长城[J];丝绸之路;2013年21期

6 韩光辉;李新峰;;明长城东段沿线聚落的形成和发展[J];文史知识;1995年03期

7 李永文;;明长城的修筑与被动防御[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7期

8 王琳峰;张玉坤;;明长城蓟镇戍边屯堡时空分布研究[J];建筑学报;2011年S1期

9 威廉·林赛;;戚继光与明长城[J];科学大观园;2014年1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4期[C];2012年

2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谢志娟 实习生 王亦雯;我省明长城资源居全国之首[N];甘肃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刘学忠 记者 宋柏松;我省长城资源调查试点工作在山海关启动[N];河北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580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80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