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士人的国家认同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09 12:17
本文选题:东汉 切入点:士人 出处:《河北学刊》2017年06期
【摘要】:春秋以降,士人阶层逐步发展壮大,至西汉后期已成为社会主导力量。两汉之际动荡政局中,大批士人通过辨识与权衡,选择了投奔依附草创时期的东汉王朝。在此基础上,东汉士人形成了以认同东汉王朝为核心的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以"大汉"为荣的国家自豪感、归属感,以忧国忧民、为国尽忠为荣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系列爱国行为。东汉士人的国家认同,传承和发扬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展示了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士人阶层积极入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不过,也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其历史局限性。
[Abstract]:On this basis , East and Eastern Han scholars have formed a 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cor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 On this basis , the East and Eastern Han scholars have formed a 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core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12&ZD136)
【分类号】:K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廖小波;李禹阶;;关于明代西南土家族国家认同的再认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剪影[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3 裴恒涛;;唐代的家族、地域与国家认同——唐代“归葬”现象考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瑰;;汉兴一百年蜀地民众国家认同的发展和深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1726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72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