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法儒递嬗与战国秦汉社会结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9-09 16:05
【摘要】: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探讨先秦秦汉时期法家学派的产生、存在与消亡问题。法家学派的产生与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有密切联系。礼崩乐坏意味着贵族制的衰落,而法的兴起则与平民社会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秦、西汉中前期皆为法家政治。法家流派的消亡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范围主要是西汉中期,即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其思想背景是,秦汉大一统王朝出现后,单单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法家学派是其牺牲品之一。独尊儒术后,法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已无立足之地。但在现实政治中他们仍有势力,盐铁会议上桑弘羊虽有符合实际的主张,但名义上仍受到打压,盐铁会议可以算是法家学派的最后一次发声,宣帝提出"霸王道杂之",表明"霸道"的存在仍有正当性,且宣帝由于其个人经历及性格,重用文吏,但儒家势力已成燎原之势。自元帝始,儒家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法家学派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法家学派的存在与平民社会相始终。法家衰亡,儒学复兴,不仅仅只是一个学术思想层面的问题,这种思想流派的兴潜其实是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迁。自战国开始,直到西汉中期,中国实为一崇尚功利而务实的平民社会。自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官学后,诸子学衰亡,禄利之路使然也。西汉后期,读经成为风尚,遗子黄金满|o,不如一经。累世读经就可以累世做官,做官逐渐变得有世袭性,社会变得有世袭的等级性,从根本上说,儒学塑造了世家大族,儒家与世家大族的这种密切的联系在西汉后期已见端倪,一入东汉更是大白于天下。东汉,世家大族支配了社会,平民社会结束。
[Abstract]:The central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emergence, existence and extinction of Legalists in the pre-Q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structure changes. The emergence of the Legalist School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autocratic monarch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decline of aristocrat means the bane of etiquette, and the rise of la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civil society. Q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are all legalistic politics. There was a process of the demise of Legalist schools, which lasted mainly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namely the three dynasties of Emperor Wu, Emperor Zhao and Emperor Xuandi. Its ideological background is that after the emergence of the unified dynasty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y thought alon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uling class. Confucianism merges the ideas of Legalism, Taoism, Yin-yang, and so on, and gains a final victory, and the Legalist School is one of its victims. After respecting Confucianism alone, Legalists have no place as a school of thought. But in real politics, they still have power. Although Sang Hong-yang had realistic opinions at the Salt and Iron Conference, he was still under pressure in name. The Salt and Iron Conferenc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last voice of the Legalists. Xuandi put forward "the overlord is mixed", which sho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hegemonism" is still legitimate, and because of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 Xuandi reuses the officials, but the Confucian force has become a prairie fire. Since the Yuan Dynasty, Confucianism has won a complete victory and the Legalist School has completely withdrawn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The existence of Legalist school is always with the civil society. The decline of Legalists and the revival of Confucianism are not only a problem of academic thought, but als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social structure.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middl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China was a utilitarian and pragmatic civilian society. Since Emperor Wu, Confucianism became an official school, the decline of the school of thought, Lu Li's road is also.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reading scriptures became a fashion, leaving gol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reading the sutras of the world, one can become an official of the world. Being an official gradually becomes hereditary, and the society becomes hereditary. Fundamentally, Confucianism has shaped the family of the family. This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he great clan of the family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As soon as he entere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e became more aware of the worl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patriarchal clan dominated the society and the civilian society ended.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霞;儒家思想可以服务于现代经济——评《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年01期

2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1期

3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2期

4 李彬;儒家思想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刘新峰;儒家思想的生命情怀[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寇玉芳;;“仁” 儒家思想的精髓[J];中国公证;2003年02期

7 黄钊;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哲思;“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韩国;2004年04期

9 陈冰;张小伟;;儒家思想对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人文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郭佩惠;;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爱军;试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N];吉林日报;2011年

2 史学博士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心理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翟学伟;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N];解放日报;2011年

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学教授 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 赵红军;儒家与自由贸易思想[N];东方早报;2012年

4 北京文化学者 叶匡政;儒家也有“幽暗意识”[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中江;儒家“民意论”的真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深圳商报见习记者 苏兵;儒家智慧可指导我们解决难题[N];深圳商报;2013年

7 记者 曹典 段菁菁;各种不同文明儒家都可配套[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陈来;世界意义的儒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丁锐;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法治营养[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家铮;正视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负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自荣;和谐合理性[D];上海大学;2006年

4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玉;关于朝鲜中世时期儒象经典谚解的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娜瑛;韩国儒家孝观念及其实践的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代文文;荀子师道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费瑞博(Robert Fehily);祭如在[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燕芸;魏晋人物画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静;论儒家思想的保护性内征[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松昱;理论与实践、知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8 林绍伍;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武术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郭小龙;渤海国教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波;吕祖谦民本思想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232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32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