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评“新清史”的概念、论点与视角--以《满洲之路》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03 06:07
【摘要】:本文以欧立德《满洲之路》为例,通过对中美民族历史特点的比较和对北美族群社会的考察,深入分析新清史中的主要概念、论点和视角。说明为什么“族裔”、“族群认同”、“涵化”等概念只能用于美国不同种族为基础的族群关系,而不能用于中国同种族为基础的民族关系。满汉之间没有种族差异,“满洲认同”不具有以种族为核心的“族群认同”性质。新清史用“内亚”中心取代中原中心,目的是要证明清朝是“非中国的”。
[Abstract]:Taking Eurid's Manchuria Roa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cepts, argument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new Qing histor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n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It explains why the concepts of "ethnicity", "ethnic identity" and "acculturation" can only be applied to ethnic rel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r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not to ethnic relations based on the same race in China. There is no racial difference between Manchu and Han, and Manchuria identity has no racial identity. The new Qing history replaced the Central Plains Center with the Neiya Center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Qing Dynasty was non-Chinese.
【作者单位】: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蓝达居;;畲族认同初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唐戈;;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李伟梁;;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张慧真;;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9 熊迅;;作为展演的认同:边缘场域与族群表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铱涵;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问题的中外之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广西融水苗族民族认同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邱兴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D];上海大学;2009年

3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未;贵州少数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族群认同[D];贵州大学;2009年

2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4 邵江泳;族群语言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向琼;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一个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6 刘锐远;论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冲突[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7 王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与客家人的族群认同[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8 张希茜;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视野下羌族神话传说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9 马司静;仁山村阿昌族的族群回归及其文化认同建构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10 王晓岑;多民族社区的社区认同与族群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8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398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