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辽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6 06:42
【摘要】: 宋辽关系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极具典型性和特殊性,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北宋初期统治者面对强大的辽朝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方针,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北宋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北宋社会各阶层的对辽态度也复杂多样。 宋朝一向以中原正统王朝自居,北宋朝廷的文武臣僚深受传统夷夏观的影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宋辽南北对峙的政治形势极为不满,这种传统的夷夏观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自尊自大的心理。北宋立国之初,官员们大都视契丹为夷狄,到了宋太宗时期,有极少部分人认识到契丹民族的强大,这种态度的转变在澶渊之盟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北宋遣辽使臣的外交活动,不但直接左右着宋辽关系的发展进程,而且对遣辽使臣们自身的政治性格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宋的士大夫阶层,虽不满和戎,但对此又很无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北宋士大夫的隐痛屈辱和自尊自大交织的矛盾心态。在北宋一代,不断南归的契丹归明人成为北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契丹归明人的产生及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接纳受到了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这些归明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来到北宋,他们也带来了有关辽的大量信息。这一特殊群体虽然没有掀起大的波澜,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效忠朝廷、从军作战、充当间谍,却也给北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北宋境内的商人和边民的对辽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当时北宋的平民百姓的对辽态度。 宋辽对峙时期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南北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它总结了南北朝以来中国南北方民族走向统一融合的历史经验。对北宋社会各阶层对辽态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宋辽关系发展变迁进程及其原因的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本文编号:251940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黄弋;;北宋初期至中期的士风与文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王福君;辽宋夏金时期宋的榷场贸易考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吕变庭;北宋士大夫的人格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杨昆;宋真宗与北宋兴衰[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宋馥香;略论北宋士风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 徐红年;论辽宋战争的性质[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8 任爱君;辽宋对峙格局破灭的文化意义──简论辽宋和盟后所奠定的中国南北民族文化发展趋势[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9 曹显征;;辽宋实现首次交聘之背景分析[J];北方文物;2006年01期
10 张学玲;北宋士大夫及士大夫政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玉坤;辽宋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静;北宋使辽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凤萍;北宋与辽朝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昆;宋与辽夏金间的走私贸易[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9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