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崇明海运家族变迁考论
【图文】:
其职任温台千户所千户,武德将军,佩金符。①宋yP,其人授为明威将军,海道运粮千户。其子宋尹文,“幼知向学,去海道故习”,从大儒许衡学,善操琴,②至治年间得授翰林典籍承事郎。图1杨世兴家族世系图图片说明:据正德《崇明县志》卷7《名宦》制作。从上述零星而不完整的史料及前人研究中可归纳出以朱清为首的崇明海民势力的若干特点:其一,崇明海民势力兴起并游走于宋元两大政权,“携老幼扬帆入海,南自通海,北至胶莱,往来飘忽”,“濒海沙民富家苦之,官吏莫如何也”,③归附后随元军南征北战,成为新附军的重要组成力量。从其出征情况来看,似乎又被编入了不同的将领之下,如平定南宋时,刘必显属哈剌部、④蔡文聪属董文炳部;又如东征日本时,徐兴祖、⑤黄成⑥属范文虎部,刘必显则属李庭部。⑦其二,至元十九年起,元廷改由海运运输南粮,并确立了海运管理机构,由朱清、张tD负责管理和运作海运事宜。因此这批朱张手下的崇明海民也纷纷由盗而官,出任海道官僚,此或为这批海民重回地方社会的标志。他们通过捐资兴役,如朱清之子朱完者都留有“造桥题记”;⑧亦有泰定四年杨世兴捐建学校,⑨一跃成为崇明—太仓地区重要的社会力量。但是他们在社会上的根基是先天不足的。因此,,从家族第二代起,往往竭力“去海道故习”,通过自身修习儒学,以及联姻、与名流交往等手段,以扭转时人对其故有的看法。其中亦有相当成功者,如元末杨世兴之孙文骥与著名的儒士秦约齐名,有“秦为天下士,杨为百世师”之称;朱明达一门有“父子兄弟俱辞禄”“教子有义方,再世纯良,闺门雍肃,睦宗恤邻”等美誉;tOt`鍍宋尹文更是从许衡学,隐居不仕,善操琴、凡阴阳卜筮道术,无不精通。以上有关崇明海民势力由盗而官后家族变化的
管海运后的家族变迁。与前两类航海世家不同,起于贩运私盐被政府视为海贼的崇明海民势力,虽然在专治海漕期间,一度出现鼎盛局面,但在大德七年随着朱张伏诛,这一海民势力尽管仍然保有世袭海运官员的特权,但其声势已大不如前。他们的家族则未能摆脱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家族的后代纷纷出现了“去海道之旧习”的现象,他们求田问舍,推恩乡里,结交当世才学文人,俨然一副地方士人形象。从朱清家族和张tD家族的自救过程看,这一转变亦为朝廷提供了合乎礼教规范的依据,这层理据之下则是朝廷自身的政治考虑和海运家族的运作。图2元代崇明殷氏家族世系图图片说明:根据《殷氏总谱》制作。元明鼎革之际,浙东方国珍势力的冲击和明廷强制迁徙的政令使身处崇明—太仓一带的这些海运家族一蹶不振。从对明代中叶崇明—太仓一地士人对朱清的认识及潘奇“复殷姓”的故事,可以发现当时代变迁,那些曾经元代叱咤一时。造就当地繁荣的海运官员的历史记忆和认同也随着海运停止一样,悄然为人所遗忘。至于这些海运家族,特别是元末已经旌表的朱清家族,在乡人心目中逐渐淡忘的原因,则是另一个值得思考和追问的话题。〔本文系南京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越南佛教汉文古籍与碑刻文献会集”(项目编号:CW1601)阶段性成果〕(责任编辑:初阳)·49·元代崇明海运家族变迁考论①陈高华:《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兼说元代其他航海家族》,《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1期。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南京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越南佛教汉文古籍与碑刻文献会集”(项目编号:CW16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7;K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根宝;;崇明行(两首)[J];上海文学;1962年08期
2 薛理勇;崇明人阿爹……[J];食品与生活;2003年06期
3 施茂盛;;崇明的鸟(二首)[J];上海文学;1991年09期
4 陈金林;;上海郊县地名考(九):崇明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5 海杰;;崇明岛:囤积的长江之沙[J];世界博览;2008年22期
6 蔡美权;;当年,我们在崇明围垦[J];档案春秋;2007年04期
7 丁翔华;;崇明围垦的岁月[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12期
8 徐乃为;崇明口语中站立意义的〔gei〕字本字臆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以古寻法——安徽新锐画家10人学术展之宋崇明[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07期
10 陈俊;张亮;A-Link;;Drive or Green Drive? 那一面向海的崇明岛[J];明日风尚;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立;;立足真实 力求有效[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宗智/文;崇明是新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2 李荣;上海为崇明岛开发做准备[N];中国海洋报;2002年
3 上海记者站 吴伟余;把崇明岛建成旅游之岛[N];中国旅游报;2002年
4 记者 王孙 特约记者 郭彪;崇明基地亮点频现[N];中国船舶报;2006年
5 杨纯;崇明岛“靠岸”[N];财经时报;2007年
6 高渊;越江工程之后,崇明岛走向何方[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中共上海市崇明县委书记 龚德庆;崇明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N];今日信息报;2006年
8 记者 顾定海 见习记者 潘良蕾;推进崇明发展建议案再听委员意见[N];联合时报;2007年
9 李薇;轮渡:崇明旅游的“窗口”还是“瓶颈”?[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通讯员 黄启昌;崇明企业总数突破2万户[N];东方城乡报;2008年
本文编号:252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240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