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名器观”的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2019-09-02 08:08
【摘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官失其守,政失其序,于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呼吁名实相符,要求正名的礼学"名器观"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左传》作为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认为"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赋予了春秋时期"名器观"的特定历史内涵,反映了动乱时期人们对于"名实相符"的强烈愿望,蕴含着非常鲜明的"名器观"。纵观全书,《左传》是把"名器"作为一个重要的礼学范畴提出来的,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与孔子的正名思想相得益彰,这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临沂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25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临沂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辉;春秋行人辞令简论[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2 宫长为;评徐杰令《春秋邦交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6期
3 周洪;;春秋时期的战争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十年砍柴;;遥想那个张扬人性平等竞争的时代——读《原来这才是春秋》[J];出版广角;2009年04期
5 王日华;;春秋时期的国家间干涉及其合法性——与陈琪、黄宇兴商榷[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1期
6 李晓宇;;简述礼的思想对春秋时期战争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7 刘印民;;春秋时期的习武之风[J];兰台世界;2012年36期
8 黄开国;;春秋时期的伦理道德观念[J];齐鲁文化研究;2013年00期
9 黄开国;;春秋时期文化繁荣原因探微[J];河北学刊;2014年01期
10 徐杰令;春秋战争礼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壣僖,
本文编号:253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3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