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矫改《史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书》矫改《史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史部典籍中具有极高价值的两部著作,可谓两汉史学之精华。研究《史记》《汉书》之异同是一个传统学术课题。由张辅、傅玄正式开端的《史记》《汉书》的优劣比较,成为后世对这两部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唐代以前有班优于马的说法,但总体看来自唐代以后扬马抑班总是占上风。然而往往只凭主观印象,恣意褒贬,诚不可取。金无足赤,《汉书》自身虽亦有舛误,但《汉书》在《史记》基础上,建立起纪传体断代史编撰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汉书》对《史记》的袭用也绝不能用简单的“抄袭”二字来概括。笔者认为班固在袭用《史记》材料过程中遵循有一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照抄。班固对《史记》或增补,或改易,或删节,无不是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的。因此对这一原则加以探讨,必能进一步推进对《史》、《汉》的研究,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史》、《汉》的材料来为史学研究服务。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增补 改易 删节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4;K204
【目录】:
- 引言6-8
- 一、增补之例8-15
- (一) 《汉书》增补《史记》叙事不详例8-9
- (二) 《汉书》增补《史记》所略重要史料例9-12
- (三) 《汉书》增补《史记》史实遗漏例12
- (四) 《汉书》增文疏通《史记》行文例12-13
- (五) 《汉书》增补《史记》所讳例13-15
- 二、改易之例15-28
- (一) 《汉书》校改《史记》地名、河名例15-16
- (二) 《汉书》校改《史记》称谓例16-18
- (三) 《汉书》纠正《史记》官职封号错误例18
- (四) 《汉书》校改《史记》年代疏失错误例18-20
- (五) 《汉书》校改《史记》自相抵悟例20-21
- (六) 《汉书》改易《史记》叙事中主体人物错误例21-22
- (七) 《汉书》改易《史记》叙事不确例22-26
- (八) 《汉书》纠正《史记》名物错误例26-27
- (九) 《汉书》订正《史记》语病例27-28
- 三、删节之例28-33
- (一) 《汉书》删节《史记》叙事细节抵牾例28-29
- (二) 《汉书》删节《史记》冗辞例29-32
- (三) 《汉书》删削《史记》文学性词语例32-33
- 四、《汉书》矫改《史记》失误例33-36
- (一) 《汉书》矫改《史记》致误例33-34
- (二) 《史记》误而《汉书》改之亦误例34
- (三) 《史记》误而《汉书》从之亦误例34-36
- 五、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汪高鑫;司马谈与《史记》[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4 江守义;“艺术一人生”的传记批评──论李长之的批评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玲娣;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力;;把过程归还历史书写——论司马迁对中国历史编撰学的突破[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龙文玲;;《诗经·陈风·月出》主旨辨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倪豪士;;《史记·晋世家》三个问题初探[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开元;;论《史记》叙事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方原;;《史记》中的汉景帝形象[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春雷;;读《史记·五帝本纪》,推上古五帝历史[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晶;梁建邦;;司马迁的人格魅力[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邹然;石吉梅;;司马迁的文艺思想[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玲玲;;“豹尾”正堪“续貂”——简评《史记》中“太史公曰”[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天生;;感受民间赛社的文化内涵[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昭;《史记》士形象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闫t,
本文编号:25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