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播州杨氏土司国家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22:20
【摘要】:古代的国家认同是一个族群对国家归属意识的的体现,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提升。明代播州杨氏土司对“国家”的认同,主要是对明王朝的认同。一定程度上,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不同于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只有文化认同和王朝认同。就国家认同的内涵而言,王朝认同是土司国家认同的表象,文化认同是土司国家认同的内核。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主要是指播州杨氏对明正统王朝合法性的认同以及其合法性背后所代表的以中华文化为历史记忆的文化认同,包括儒家汉文化、典章制度和宗法伦理等。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离不开土司制度在播州地区的推行。元、明、清三朝“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特殊区域行政管理制度,即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在西南地区的逐渐推行,表明中央封建王朝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力加深,同时亦将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纳入了王朝国家的治理轨道。播州杨氏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力较雄厚的土司之一,杨氏自唐入主播州,历经宋元逐渐在播州地区建立和巩固了杨氏势力,至明万历年间平播之役时,杨氏终结了在播州地区的统治地位。按照王铭铭先生提出的“三圈”理论,即土司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圈,联结王朝国家与地方土司、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之间权力、文化的纽带。播州杨氏土司具有一种双重身份,既以中央王朝的臣属自居,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者。在其文化网络特性中具有复合性,既以钦慕、认同汉族文化为荣,又竭力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性格。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写。导论,对本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学术史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以期对论文有一个清晰的说明。第一章是播州杨氏的历史发展线索,主要对播州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和播州杨氏自唐到明的发展线索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期对论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第二章是播州杨氏土司国家认同的制度条件,主要对承袭、朝贡和赋税制度进行详细的论证,阐述播州杨氏土司国家认同的制度条件。第三章是从文化认同的视角,阐述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第四章是播州杨氏土司国家认同的历史演变,对其国家认同的演变进行简单的概述,并总结历史教训与启示。最后一部分结语,将对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本文对明代播州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实证,以期望达到三层目标:一通过文献梳理充分掌握播州土司的建置沿革、历史终结;二是对封建王朝和土司地区双向建构并逐渐强化的文化认同、王朝认同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不断走向国家认同;三是阐述封建王朝和播州土司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土司地区国家认同的特殊性,以试图为今天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播州杨氏土司对中原王朝的国家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事实的思考,包括对史料的合理参考以及对现存的土司文化遗存的分析,从而研究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明代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以中原正统王朝的存在为前提,以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为基础,以朝贡、承袭、赋税等土司制度为条件。其中,文化认同是土司国家认同的基础,因为古代中国并不是以一种族性概念区别,而是以一种文明性来区分。华夏与夷狄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来自文明性之有无,以及是否认同了华夏文明的礼教秩序。总而言之,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以土司制度为条件,是对王朝国家典章制度的认同;前提是中原正统王朝的存在;以文化认同为内核是土司国家认同的基础。
【图文】:

播州,疆域,土司


图 1 唐代播州疆域图③遵义县志编撰委员会.遵义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529.李良品,李思睿.播州杨氏土司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32.王兴骥,周必素.海龙屯与播州土司综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6.陈季君,,党会先州土司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7.

播州,疆域,元明时期


宋代播州疆域图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48;K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飞;;播州杨氏历代遗存的发现与研究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18年02期

2 周必素;李飞;;贵州遵义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2015年11期

3 周必素;;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4 朱纯洁;;《宋播州杨氏女昆仑策马图题词》提要辨误[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5 禹明先;宋代播州杨氏军制考[J];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3期

6 王兴骥;;播州杨氏族属探研[J];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04期

7 陈红优;;播州杨氏研究综述[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1年00期

8 周必素;彭万;;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J];考古;2015年07期

9 陈旭;;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J];黑龙江史志;2014年22期

10 李思睿;;播州杨氏土司军事关隘的设置与海龙囤的管理[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向婧;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实现“大满贯”[N];遵义日报;2017年

2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执笔 周必素 彭万;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N];中国文物报;2015年

3 船夫;播州杨氏土官时期文化简说(下)[N];贵州政协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梅;播州杨氏土司考古再发现[N];贵州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王小梅;发掘土司遗存 探索深厚文明[N];贵州日报;2015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小梅;保护土司遗产 彰显整体效应[N];贵州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杜洁芳;开启尘封千年土司王国的秘门[N];中国文化报;2015年

8 周必素 张兴龙 韦松恒;土司考古的又一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彭芳蓉;土掩千年史 云退万重山[N];贵州日报;2016年

10 海龙囤考古队;两千里疆土家与国[N];中国文物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余明义;宋代播州杨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敏;明代播州杨氏土司国家认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全伟;播州杨氏与海龙囤[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4 谭杰容;明代播州杨氏土司军事征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廖佳玲;播州杨氏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0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30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