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西地区佛寺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6:37
【摘要】:山西地区留存了众多古建筑,其中有大量北宋佛寺建筑。通过这些佛寺建筑我们可直观了解到当时佛寺的建筑工艺,借助史料我们可以认识到佛寺发展历史和修建过程,可以深入认识到影响北宋佛寺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来探究北宋山西佛寺建筑,以碑刻和地方志为主要史料,研究北宋山西地区的佛寺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原因。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细致认识佛寺分布状况。第一部分论述北宋山西的行政建置、民族关系,及山西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从整体上了解山西基本状况,为下一步分析北宋山西佛寺分布特征和原因做铺垫。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论述北宋山西佛寺分布的具体情况,通过佛寺赐额度牒的颁布与历代皇帝统治期间修葺佛寺数量的多寡,深入分析佛寺时间分布特征,了解各个阶段佛寺数量的变化,以深入认识统治者对佛教发展的态度和政策。对各地区佛寺修建数量进行统计,绘出了佛寺分布点状图,将山西佛寺分布按照地形大致划分为六个区域,得出了北宋山西佛寺分布的整体特征和各地区间分布差异。第三部分分析了影响北宋山西佛寺修建的各方面因素。政治上,北宋各皇帝在崇佛的基础上,对佛寺的发展采取理性的限制政策;官员们也积极支持并参与佛寺修建,推动佛寺发展。经济上随着人口的增加,带来丰富劳动力,推动了山西地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大发展,佛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佛寺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从精神层面考虑,山西地区有着悠久的佛教发展历史,佛教信仰深入人心;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广泛传播促进该地区佛寺发展。
【图文】:
9图 1.1:北宋山西地区的政区图①第二节 自然环境为山地地形,自古便是形势坚固之地。顾祖禹曾对山西形势作出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潼关,皆吾门户也。”②北宋山西北部为恒山、五台山和云中山北向南连绵不断,为代、忻、太原府、平定军、辽、潞和晋州的崇宁三年河东路地图为底图绘制。地图来源于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制:《山西省历图组》,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 年,第 70-71 页。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九《山西方舆纪要》,北京:中华。北 路
图 1.2:北宋山西交通路线图①通路线为佛寺发展带来了络绎不绝的香客和往来僧众,寺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进一步促进佛寺的新建与完善,,出繁荣之势。黄土高原,多山地,其间的河谷地带有着较为发展的经通等,为佛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群众基础等。山西地湿润气流的进入,气候干旱少雨,这一方面推动当地民方面减少雨水对木结构建筑的冲刷,使宋代佛寺建筑保驿铺,为往来人士提供便利,吸引更多崇佛者瞻礼参拜佛寺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44;B947
本文编号:2636262
【图文】:
9图 1.1:北宋山西地区的政区图①第二节 自然环境为山地地形,自古便是形势坚固之地。顾祖禹曾对山西形势作出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潼关,皆吾门户也。”②北宋山西北部为恒山、五台山和云中山北向南连绵不断,为代、忻、太原府、平定军、辽、潞和晋州的崇宁三年河东路地图为底图绘制。地图来源于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制:《山西省历图组》,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 年,第 70-71 页。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九《山西方舆纪要》,北京:中华。北 路
图 1.2:北宋山西交通路线图①通路线为佛寺发展带来了络绎不绝的香客和往来僧众,寺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进一步促进佛寺的新建与完善,,出繁荣之势。黄土高原,多山地,其间的河谷地带有着较为发展的经通等,为佛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群众基础等。山西地湿润气流的进入,气候干旱少雨,这一方面推动当地民方面减少雨水对木结构建筑的冲刷,使宋代佛寺建筑保驿铺,为往来人士提供便利,吸引更多崇佛者瞻礼参拜佛寺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244;B9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万田;;宋代五台山佛教[J];五台山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涛;唐宋四川佛教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惠倩;临汾地区明代佛教发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宋俏;运城地区隋唐时期的佛教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裕昂;北宋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祁燕苹;北魏平城地区的佛教地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许宏伟;两晋南北朝山西佛教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李娇娇;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勇鹏;唐宋时期五台山佛寺与文化遗产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高霞;北宋河东驻军与当地社会经济[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6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63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