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北魏时期于氏家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9:23
【摘要】:于氏是代北虏姓的代表,本姓勿忸于氏,是拓跋部落联盟的一支,随拓跋氏进入中原,因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从而逐渐发展成汉化的世家大族,历经政权更替和世事变迁仍旧屹立不倒,是北朝隋唐有影响力的家族。于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北虏姓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将北魏时期于氏家族作为硕士论文的题目,以加深对于氏家族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北魏社会和代北虏姓,以下是本文的结构框架和主要观点。 本文分为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写作思路,对近些年与于氏家族相关研究的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指出关于研究中的欠缺,以便下文的论述。 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根据现有的史料、墓志和碑刻,考察于氏的姓氏来源、迁徙和家族世系。这是全文研究的基础。第二章考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况。于氏凭借军功跻身北魏“勋臣八姓”,两代三人担任禁军的最高统帅—领军将军,尤其是于烈、于忠父子在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权重一时,对北魏政局产生重要影响。以孝文帝汉化改革为界,前后期的仕宦特点出现变化。第三章是对于氏家族婚姻状况的研究。婚姻对家族的意义举足轻重、不容忽视。于氏家族的联姻家族和婚姻特点以孝文帝改革为界,前后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四章论述了于氏家族的经济状况。于氏家族的经济实力颇为强大,经济来源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赏赐、食封、俸禄、田产和贪污受贿。第五章是对于氏家族门风的研究。从尚武传统、文化修养、重视孝道三方面论述,可以看出,于氏既沿袭了鲜卑的尚武习俗,又受到了汉文化的熏染。 结语部分,概括北魏时期于氏家族的发展历程,简单论述于氏家族在西魏、北周和隋唐发展的延续,指出在西魏、北周时期于氏家族武功到文质的转变。揭示于氏家族的研究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红波;;北朝鲜卑妇女的婚姻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薛瑞泽;魏晋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庞咏平;;北朝洛阳于氏略论[J];沧桑;2008年05期

4 刘雯;陇西李氏家族研究[J];敦煌学辑刊;1996年02期

5 马志强;;北朝元氏与勋臣八姓婚姻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卫东;;北朝隋唐于氏家族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张鹤泉;;北魏假爵制度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张金龙;北魏后期禁卫武官制度考论[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王化昆;北朝隋唐河洛大族于氏的几个问题[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张金龙;北魏前期禁卫武官制度考论——以史籍记载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林;北朝至隋唐时期穆氏家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凤霞;唐代长孙家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静;唐代河南元氏家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建国;北魏军镇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5 朱飞芳;北魏俸禄制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蕾;北齐宗室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蕾;唐代渤海高氏家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鹏;唐代天水赵氏家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常婧;北魏至隋唐长孙家族汉化过程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3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