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晋国六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3:09
【摘要】:晋国六卿是晋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春秋晋国六卿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晋无公族、晋国军制、晋国六卿制、各卿族废兴、晋国霸业、国君和六卿的关系及六卿对晋国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晋无公族。晋昭侯将其叔成师(桓叔)封于曲沃后,曲沃桓叔一支就开始了同翼支国君争夺君位的斗争,在历经三代67年的努力下,终于在曲沃武公时期完成了曲沃代翼,曲沃武公也取得了周王室的承认,被正式册封为晋君,成为晋武公。到晋献公时期由于受到桓、庄之族的威逼,晋献公逐杀了桓、庄之族,灭掉了一批公族,其后在骊姬挑拨下杀太子申生,逐公子重耳、夷吾,并尽逐群公子,规定除世子外其余公子不得在晋国蓄留,都得出居他国,自此晋无公族。 第二章晋国军制。曲沃代翼后,周天子命晋武公以一军为晋侯,此后,晋国军队编制出于战略、军队将佐人选、军功赏赐等原因经历了频繁的变化,最终于晋悼公十五年固定为三军编制,此后不再变更。而晋国军制的内容同春秋时期其余诸侯国一样,受当时的国野制度、井田制度、村社制度、采邑制度等影响,也是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同样也没有常备军,最初也遵循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原则,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逐渐打破了国野界限,野人也有权当兵。而且晋国同样也存在军功赏赐制度。晋国军队主要由以国君(公室)掌握的地区的国人为主力的正规军,采邑兵,以卿大夫族人、家臣、亲信、奴隶等组成的私属武装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晋国君权和卿权斗争变化的过程,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君权由最初的统治卿权发展到君权和卿权相持,其后君权衰落,卿权独大,最终导致三家分晋。 第三章晋国六卿制。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始建三军,创立六卿制。六卿既为军队将佐,又负责治理国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晋国军队以中军最为尊贵,其次为上军,再次为下军,晋国建立三行、新军的时候也是遵循中、上(右)、下(左)的次序,中军统领上军,上军统领下军,推而下之。体现在六卿中其排序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余顺推。本军内部军将领导军佐。在遇到上级不同的命令时,应该服从本军将佐。晋国六卿的任命遵循世卿世禄制、顺次升迁、依次递补、数个卿族轮流执政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规定和协调下,晋国六卿在晋国各项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六卿制的发展和成熟,晋国的军权和卿权以及卿权之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最终卿权压过君权,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下三分晋国的韩、赵、魏三个卿族。 第四章各卿族之兴废变化(上)。本文研究的是广义上的六卿,即担任过晋国将佐的十一个主要卿族。通过对十一个卿族主要人物及事件的论述说明其族兴废情况,同时论述各卿族间争夺、倾轧、兴亡、陵替的过程,以反映晋国君权与卿权及卿权之间的斗争情况和晋国历史。本章主要写了狐氏、胥氏、先氏、愪氏四个卿族的兴起、发展及其衰亡过程。 第五章各卿族之兴废变化(中)。本章主要写了栾氏、范氏、中行氏、知氏四个卿族的兴起、发展及其衰亡过程。 第六章各卿族之兴废变化(下)。本章主要写了韩氏、魏氏、赵氏三个卿族的兴起、发展及三分晋国并成立新诸侯国的过程。 第七章晋国霸业之盛衰及晋国国君与六卿的关系。晋文公经城濮一战建立晋国霸业,晋襄公发扬了晋国的霸业,但其后晋国霸业有所衰落,尤其是惒之战中晋国败于楚国,楚国称霸,晋国一度失去霸主地位,晋厉公时晋国在鄢陵之战中击败楚国,直至晋悼公时晋国又恢复霸业。但晋悼公后,晋国君权衰微,卿权坐大,而且六卿开始专注于发展自己的卿族,以求在卿族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再热衷于晋国的争霸事业,因此导致了晋国霸业的衰落。随着卿族的壮大和卿权的发展,六卿与国君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卿权经历了受国君统治到与君权作斗争,再到打击压制君权,以至君权衰微,卿权独大,并瓜分晋国。 第八章晋国六卿对晋国的影响。晋国六卿制及各卿族对晋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为晋国的争霸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不仅促进了晋国的发展,而且保持了中原地区长久的稳定;但另一方面却为晋国公室和国君带来了灾难,随着卿族力量的壮大,晋国国君和公室在卿族面前毫无优势,一再被卿权所打压,最终衰微,导致被分裂和瓦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2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冬晓;《左传》家族史叙事中的“天德合一”观[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2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82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