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代河阳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3:40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河阳镇按张国刚先生对唐代藩镇的分类,属于中原防遏型藩镇。辖区范围主体上是孟、怀两州,时间范围主要指安史之乱后至朱全忠控制河阳镇的文德元年(888年)。 河阳及怀州地区在安史之乱时军事地位逐渐提高,平叛结束后又在对割据藩镇的战争中多次起到了保卫东都洛阳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河阳镇建置与沿革的考察,从安史之乱到河阳镇的初建、建镇后至唐末河阳镇的发展,河阳镇与中央的关系等四方面对河阳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河阳镇与中央的关系,以及非割据藩镇发展与唐王朝灭亡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河阳镇的建置与沿革”,首先考察了辖区内的行政、地理沿革概况,利用史料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的罢节度使情况进行考证,并得出河阳节度使在德宗时经历了一次废置后逐渐发展到固定设立,摆脱了军事临时性。同时勾勒出河阳镇治所、辖区的变化情况,结合所掌握的地理史料对于河阳、怀州两个地区的地理和交通状况进行论述。 第二章“从安史之乱到河阳镇的初建”,论述了河阳怀地区战略地位逐渐上升的过程,对河阳怀地区独立化的前身河阳三城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安史之乱后成长起来的河北强藩威胁唐中央统治,加上中原藩镇形势发展等因素,河阳的建镇时机终于到来。 第三章“建镇后至唐末河阳镇的发展”,将河阳镇的发展这一历史过程,与王朝藩镇政策和战争联系起来。从德宗到宪宗统治时期,河阳镇由临时设置发展为一方军镇。后来随着昭义镇离心力的不断增强,河阳镇的地位得到提高。黄巢农民起义发生后,原有的藩镇格局被打乱,河阳镇也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力量,最后被强藩控制。 第四章“河阳镇与中央的关系”,分为河阳镇的类型、节度使的任命以及军事状况三个部分。唐中央对于以河阳镇为代表的恭顺的中原防遏型藩镇,实行不断削弱的藩镇政策,在唐末强藩纷起的格局之下,这些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原防遏型藩镇只有被控制或吞并的命运,这种局面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5;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泽;;《新唐书·方镇表》考校记[J];史学史研究;199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效锋;唐德宗“奉天之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东岩;唐代淄青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8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