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2:20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历史特征就是此起彼伏的民户大迁徙。以往学者们多注意西北各少数民族内徙和永嘉丧乱后北民南迁的情况,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迁的情况留意甚少。其实,自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许昌之后,南方就有一些士人为了博取功名陆续北上。到了东晋末年,随着门阀政治的衰微,大族士人在南方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加之南方政局动荡,朝代更替频繁,许多宗室人员、大族士人在政治斗争失败后流亡北方。另一方面,随着北方政权汉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北方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南北边境线不断向南推进,以青、豫、雍三州为代表,许多处于这一区域的南朝边境将领在北朝军事压力和南朝内部矛盾冲突的促使下纷纷北降,一些将领和民众甚至在不徙其居的情况下成为了北民。特别是江汉、江淮一带蛮族的北徙不仅使北方在特殊区域的争夺上占据了优势,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文章认为,在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南北对峙、诸政治集团、军事集团、诸民族之间激烈的冲突中,南方上至宗室大族下到普通民众持续不断的北徙,不仅增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更是南北之间由相互敌视、冲突转为彼此认可和接纳的重要推动力。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中华一体”观念的出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及其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5;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宪群;;琅琊王氏与六朝文化[J];安徽史学;1989年03期

2 孙瑞宁,孙沪松;论淮北[J];安徽史学;1995年04期

3 王允亮;;兰陵萧氏与南北朝文学交流[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4 王大良;六朝世族社会特征的微观考察——以琅邪王氏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滕云玲;;南北朝时期琅琊颜氏的家学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6 王锋;;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民族大融合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7 牛润珍;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与民族融合[J];河北学刊;1988年04期

8 肖锋;南北朝的政治流亡者[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9 吴永章;南朝对“蛮”族的统治与“抚纳”政策[J];江汉论坛;1983年06期

10 张金龙;;孝文帝的顾命大臣和宣武帝初年北魏政局[J];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静;魏晋南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志强;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寿成;论北朝后期区域文化趋同及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允亮;南北朝文学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范兆飞;中古太原士族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迪宇;北魏时期北归士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林芳;北朝太原王氏历史地位述论[D];山西大学;2005年

4 李书萍;魏晋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吴孔军;南朝江沔地区蛮族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6 来琳玲;南北朝流寓士人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滕云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琅琊颜氏[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文倩;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D];郑州大学;2007年

9 程刚;琅邪王氏家族思想信仰之演变[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许晓静;由《颜氏家训》看南北朝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8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788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