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桃花岭汉墓植被调查相关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1-01-15 18:14
  植被种类及分布调查是湿润地区开展墓葬类遗址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桃花岭墓地是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桃花岭墓地乡土植物种类及分布,采用"群落学—生态学"方法对桃花岭墓地保护范围内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经调查,汉墓范围内数量较多且影响遗址安全及景观环境的植物共有30科64种,大致可分为5个植被型。在分析樟树、构树、篌竹、芒箕、一年蓬等12种主要群落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利用长沙乡土植被优化墓地所在山体环境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力求在保护文物及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遗址周边的游览价值。 

【文章来源】:文物春秋. 2020,(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桃花岭汉墓植被调查相关问题探讨


桃花岭墓地植被调查范围

植被图,桃花,植被,植物


从株数来看,调查共发现21328株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8612株,约占调查植物总株数的40.4%,包括竹林和草丛两种植被型:竹林包括2种植物,共4052株;草丛包括9种植物,共4560株。植被型为草丛的菊科植物共发现6045株,约占调查植物总株数的28.3%,仅次于禾本科。通过统计可知,调查范围内植被型为草丛的植物占绝大多数,共包括16科41种15639株,约占调查植物总株数的73.3%,但除禾本科和菊科外,其余科植物的种数或株数相对较少。其它植被型的植物更是如此,如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共包括10科12种,共计998株,约占调查植被总株数的4.7%:株数最多的为桑科构树,共236株;最少的为杜英科秃瓣杜英,仅5株。灌丛包含8科9种,共计639株,约占调查植物总株数的3.0%:株数最多的为荨麻科苎麻,共317株;最少的为山茶科野茶,仅4株(图二)。四、讨论与建议

植被图,桃花,群落,植被


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种子传播途径多,繁殖速度快。在桃花岭汉墓范围内,禾本科的白茅、五节芒分布密集,主要分布于东部山体及山体南部的低洼地带,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群落高约1.6米,根系达3米以上,能穿透树根,断节再生能力强,易形成大面积草地,总盖度达90%~95%。这些特点导致其伴生植物稀少,只有少量里白科的芒箕、石松科的石松、禾本科的篌竹和狼尾草以及菊科的钻叶紫菀等生长在其周围。一年蓬草丛主要分布于考古发掘土堆积而成的台地上,群落高约1.8米,总盖度约90%。同时伴生大量草本植物,如蔷薇科蛇莓、藜科藜、禾本科狗尾草和酢浆草科酢浆草等。图四桃花岭墓地植被群落分布示意图


本文编号:2979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79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