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计丁办课”到“课从荡出”——明代淮南盐场海岸线东迁与灶课制度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1-02-11 19:05
  灶课是明王朝在食盐生产领域征收的一种重要赋役,其征收对象、手段的改变既与白银经济发展、开中法运作有关,更与明中叶盐场地区环境变迁、经济活动变化密切相关。明代淮南盐场处于剧烈的地理环境变动中,海岸线不断东迁,荡地淤积,造成盐灶不断向东搬迁。在此过程中,明初整齐的"聚团公煎"的生产模式,在商业资本进入盐场的冲击下被逐渐打破,团总中人身依附关系出现松动。而海岸线东迁后,远离海岸线的荡地被军、民、灶开垦成田,加剧了团煎制度的崩溃,造成明代中期灶丁逃亡、盐课缺额的局面。嘉靖初年盐政官员朱廷立为更好地征收灶课,改"计丁办课"为"照荡给引",到万历年间发展为"课从荡出",建立了灶课和草荡的对应征课关系,促使灶课的课税客体从人丁转移到土地,彻底改变了盐场灶课的征派方式。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海岸线东迁与明代中期淮南盐场社会变迁
二、朱廷立的“照引给荡”改革
三、“课从荡出”的实现
结论:环境、市场与贡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中后期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与赋役制度变迁[J]. 李晓龙.  史学月刊. 2018(02)
[2]户籍赋役制度改革与盐场地区基层组织演变——以清前中期福建晋江浔美场、州场为例[J]. 叶锦花,李飞.  学术研究. 2017(01)
[3]明代浦东荡地归属与盐场管理之争[J]. 吴滔.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6(04)
[4]明清两淮盐场“移亭就卤”与淮盐兴衰研究[J]. 鲍俊林.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1)
[5]从计丁办课到丁田各半——《剂和悃诚》所见西路场之一条鞭法改革[J]. 吴滔.  史林. 2015(06)
[6]明清时期浙江里甲体系的改造与重建[J]. 侯鹏.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04)
[7]盐政运作与户籍制度的演变——以清代广东盐场灶户为中心[J]. 李晓龙.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2)
[8]清代山东海盐灶课考[J]. 纪丽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黄河夺淮与江苏两淮盐业的兴衰[J]. 凌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1(01)
[10]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下)[J]. 万明.  学术月刊. 2007(06)



本文编号:3029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29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