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清史编修与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

发布时间:2021-02-21 04:32
  1914年民国政府开立清史馆编修清史。一些遗老出于现实需要,逐渐改变拒绝与民国政府合作的态度,进入清史馆参加编修清史。一部分遗老则认为清史编修是对清廷的不尊重,因此拒绝参与,亦借此表达与民国政府的不合作态度,并对《清史稿》最终版本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清史编修象征清朝国祚的终结,因而逊清皇室不仅拒绝配合清史编修,而且对参加清史编修的遗老采取排斥的态度,不仅使清史馆遗老与逊清王室关系紧张,还造成了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虽然最终形成的《清史稿》因为种种原因错谬较多,质量不高,并且以美化清朝为基调,但是历时十三年的清史编修工作不仅消磨了参编遗老们的岁月和精力,也抵消了他们对民国政府的抗拒之心。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论清史编修与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


1 9 2 4 年11月5日,鹿锺麟奉冯玉祥之命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被迫暂避醇王府

外景,溥仪,故宫博物院


正当紫禁城后宫秩序纷乱的时候,却未见东华门内清史馆的赵尔巽等人对冯玉祥驱逐溥仪作何反应。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此刻的赵尔巽即使心怀故主,但是面对清史馆经费不继的窘境,唯有故作镇定而已。他所关心的更多是如何维持清史馆的运作,而不是迎接溥仪重登大宝。溥仪出宫后,民国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筹备处。故宫博物院筹备处对清史馆未加干预,但也无意将清史编修纳入自己的筹备工作之内。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清史馆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许多编修人员因为薪酬无着或碍于自身年事健康状况,纷纷辞职。赵尔巽见状,颇为着急。

溥仪,领事馆,官员,张作霖


1926年,就在清史馆面临经费危机时,张作霖率领奉军联合直系吴佩孚,在南口大战击败冯玉祥国民军,掌管北京政府。曾一度在清史馆任职又离京投奔张作霖的袁金铠也随同奉军南下进京,游走于北京政界。辛亥革命前,袁金铠曾任奉天谘议局副议长,与赵尔巽有比较密切的私人交往。因而,赵尔巽希望通过袁金铠的关系,请求张作霖在财力上支持清史馆的运作。袁金铠欣然承诺,向张作霖报告清史馆的窘境。文化程度不高的张作霖对清史编修并无兴趣,但是赵尔巽曾是自己在东北的上级,因而对赵尔巽所主持的清史馆心生恻隐,遂批准向清史馆拨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舫斋载笔:清史馆文人群体的形成[J]. 李思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2]《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J]. 邹爱莲,韩永福,卢经.  清史研究. 2007(01)
[3]张尔田与《清史稿》纂修[J]. 张笑川.  清史研究. 2007(01)
[4]新朝与旧主的抉择——清史馆设置缘起与赵尔巽的就任[J]. 伏传伟.  学术研究. 2006(05)



本文编号:3043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43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