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从模仿到创新——景德镇中晚唐、五代至宋代瓷器胎釉配方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1-03-02 06:22
  近年来南窑、兰田窑等窑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不晚于唐代。本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试分析了景德镇南窑、兰田窑以及凤凰山窑等出土唐代至宋代青瓷、白瓷和青白瓷样品胎釉的元素组成,探讨了唐至宋代景德镇瓷器胎、釉所用原料配方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景德镇唐代青瓷主要受越窑等南方青瓷产品的影响,南窑、兰田窑青瓷胎体原料应是沉积粘土;从晚唐五代开始使用瓷石制胎,在南方地区率先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白瓷和青白瓷。瓷釉配方方面,经历了从不同草木灰到釉灰加釉果的演变过程。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从模仿到创新——景德镇中晚唐、五代至宋代瓷器胎釉配方的演变


景德镇湘湖窑白瓷和凤凰山窑青白瓷瓷釉中MnO和P2O5含量散点图

散点图,瓷釉,青瓷,景德镇


一般来说,我们瓷釉配方所用原料中釉果等的Mn O和P2O5含量很低,瓷釉中较高含量的Mn O和P2O5一般来自于各种草木灰或釉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瓷釉和各类原料中的Mn O、P2O5等元素含量来判断瓷釉的原料配方。从[表四]中可以看出,釉灰与其他各类草木灰相比,Mn O和P2O5的含量较低,二者之和为0.32%,是各类草木灰的1/6-1/20。从釉灰的制作过程和相关分析研究可知,其主要成分为石灰石,去除烧失量后绝大部分为Ca O,稀释了Mn O和P2O5的含量。现代主要以狼芨草烧炼釉灰,古代若以其他柴草烧炼,MnO和P2O5的含量也不会相差太多。在釉果加釉灰的配方中,实际上是以釉果为主,釉灰为辅。《陶冶图说》记载:“上品瓷器之釉泥(釉果)十盆灰(釉灰)一盆,中品瓷器之釉泥七八盆灰二盆,粗瓷釉泥灰各半。”?1?这种情况下,釉灰配置的瓷釉,其Mn O和P2O5的含量相对偏低,一般不超过0.1%。从[表三]可以看出,南窑青瓷、兰田窑青绿釉瓷和青灰釉瓷、湘湖窑白瓷、凤凰山窑青白瓷瓷釉中Mn O和P2O5的含量都较高,南窑青瓷、兰田窑青绿釉瓷瓷釉Mn O和P2O5的含量之和平均在1.2%和1.5%,而青灰釉瓷、湘湖窑白瓷、凤凰山窑青白瓷瓷釉Mn O和P2O5的含量之和平均为0.3%左右。显然这些瓷釉的配方中应没有釉灰,即中晚唐至北宋时期,景德镇主要采用草木灰制釉。湖田窑南宋时期青白瓷样品瓷釉中Mn O和P2O5的含量较低,二者之和平均为0.2%,最低者为0.12%,和现代用釉灰配置的瓷釉类似。结合《陶记》的相关记载,我们应可以推测至迟在南宋时期,景德镇窑工即已开始使用釉灰配制釉浆。相关研究表明,北宋末期我国北方观台磁州窑、曲阳定窑使用了釉灰配釉?2?。景德镇制作釉灰的工艺是否受到北方技艺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景德镇南宋之前的瓷釉配方中草木灰的种类以及是否另外添加了石灰石等,可以通过Mn O和P2O5等元素含量来判断。[图一]为景德镇南窑和兰田窑青瓷瓷釉中Mn O和P2O5含量散点图,图中南窑青瓷和兰田窑青灰釉瓷样品都位于Mn O、P2O5含量等值虚线的上方,Mn O/P2O5比值大多在0.4-0.5之间,说明南窑青瓷以及兰田窑青灰釉瓷釉中使用了高磷低锰含量的草木灰。对比[表四]可以知道,高磷低锰的草木灰主要有稻草灰、高粱灰、蚊母树灰等,但Mn O含量仅为P2O5含量的1/4-1/10,比值太小,与瓷釉组成特征相差较大。因此,南窑青瓷和兰田窑青灰釉瓷瓷釉配方可能混合使用了多种草木灰,如稻草灰、松木灰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可与相关瓷釉中MnO/P2O5比值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南窑青瓷釉元素组成与越窑青瓷釉相近,皆属于高磷低锰类型的高钙釉。近年来马泓蛟等学者采用Sr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越窑等青瓷,认为越窑青瓷瓷釉的助熔剂CaO基本由草木灰提供,瓷釉配方中没有石灰石的成分?3?。对于南窑青瓷和越窑青瓷,瓷釉中P2O5含量达0.8%左右,说明瓷釉配方中草木灰的比例约为1/3,可以提供充足的CaO作为瓷釉助熔剂。但对于兰田窑青灰釉瓷,瓷釉中P2O5含量在0.2%左右,说明瓷釉配方中草木灰仅占10%左右。10%的草木灰提供的Ca O最多只有4%,远低于瓷釉中Ca O的实际含量,因此,兰田窑青灰釉瓷瓷釉配方中应加入了石灰石等高钙矿物原料。兰田窑青绿釉瓷瓷釉中Mn O含量在0.9%左右,P2O5含量在0.7%左右,Mn O/P2O5比值与松木或松树枝叶灰相近,可能在瓷釉配方中加入了30%左右的松木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乐平南窑青瓷胎釉组成配方的EDXRF分析研究[J]. 仝留洋,吴隽,张茂林,李其江,吴军明.  中国陶瓷. 2016(12)
[2]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南宋和元代青白瓷胎釉分析——兼议“二元配方”起源[J]. 翁彦俊,崔剑锋,江建新.  东方博物. 2015(03)
[3]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探索——兰田窑发掘的主要收获[J]. 秦大树,刘静,江小民,李颖翀.  南方文物. 2015(02)
[4]景德镇南窑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J]. 张文江.  东方博物. 2014(02)
[5]定窑遗址考古出土制釉原料的探析[J]. 康葆强,苗建民,秦大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4(09)
[6]景德镇五代瓷器组成配方的EDXRF分析[J]. 张茂林,周剑,李其江,吴军明,干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5)
[7]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J]. 陈雨前.  陶瓷学报. 2007(04)
[8]景德镇青白瓷起源与发展的探讨[J]. 熊春华,饶宗旺,曹春娥,郑乃章,吴隽,曹建文,卢希龙,余峰.  中国陶瓷. 2007(11)
[9]釉灰新证[J]. 秦大树.  考古. 2001(10)
[10]瓷石在浙江青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 余祖球.  陶瓷工程. 1998(01)



本文编号:3058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58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