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乾隆朝新疆八旗驻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04:39
  乾隆时代(1736—1795),系清朝鼎盛时期,亦为中国传统王朝最后盛世,其标志之一便是统一西域,设置新疆驻军,建立军府体系。新疆驻军主体是八旗驻防,而在全国各直省、边疆地区的八旗驻防中,新疆驻防虽建立时间最迟,但管辖地域最广、官兵数目最多、驻防兵种最杂、管理事务最繁、历史影响最大,故其独特性也最多。本文于满汉文档案基础上,试就乾隆朝新疆八旗驻防制度的缘起、组建、格局、制度等专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勾勒其轮廓,概括其特征,阐述其影响,力图回归历史情景,进而把握乾隆期八旗驻防体制下人、地、制诸要素的连接与互动。论文重视满文档案的使用,着重就八旗驻防设置背景、格局形成、旗营差异、制度特征等前人较少涉及的专题展开探讨。论文共分六部分:导言,说明选题缘起,学术史梳理,研究资料收集与利用,论文框架结构。第一章探讨八旗驻防缘起。以八旗驻防创设战略目标为指向,概述清朝与准噶尔汗国对峙期间清廷用兵新疆及驻军始末,梳理平定准噶尔后清廷治疆政策的设计与调整过程,叙述“分封制”“直省制”“军府制”“双军府制”等治疆制度的探索、反复与定型,并结合清廷治疆理念,揭示新疆八旗驻防设置的背景因素。第二章探讨旗营组建...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资料收集与利用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八旗驻防的缘起
    第一节 清准对峙中的新疆驻军
    第二节 新疆八旗驻防的确立
        一、“分封制”的破灭
        二、“直省制”的舍弃
        三、“军府制”的确立
    小结
第二章 驻防旗营的组建
    第一节 六满营的组建
        一、伊犁惠远城满营
        二、伊犁惠宁城满营
        三、乌鲁木齐巩宁城满营
        四、巴里坤会宁城满营
        五、古城孚远城满营
        六、吐鲁番广安城满营
    第二节 伊犁四营的组建
        一、察哈尔营
        二、厄鲁特营
        三、索伦营
        四、锡伯营
    第三节 驻防旗营异同比较
        一、满营与伊犁四营
        二、伊犁四营之间
    小结
第三章 驻防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西路驻防
        一、驻防“蓝图”的设计
        二、驻防的调整与确立
    第二节 东路驻防
        一、东路驻防的调整
        二、东路驻防的再次强化
    第三节 北路驻军
    第四节 南路驻军
第四章 驻防体系的管理
    第一节 驻防的管理系统
        一、乾隆帝与军府的关系
        二、将军的军事指挥权
        三、两军府的军队管理权
        四、四军政区的军政管辖权
    第二节 军政管理制度
        一、官员任免
        二、军事训练
        三、军械制度
        四、巡边换防
        五、守卡制度
        六、台站制度
        七、马政管理
    第三节 军队管理制度
        一、伊犁四营“总管旗制”
        二、满营的管理
    第四节 后勤保障制度
        一、俸禄制度
        二、兵饷制度
        三、回屯制度
        四、军屯制度
        五、旗屯制度
        六、旗牧制度
    第五节 旗务管理制度
        一、旗学制度
        二、抚恤制度
        三、旌表制度
        四、官铺制度
    小结
结语
    一、新疆驻防的要点
        (一)驻防设置与战略威胁
        (二)驻防目标与安全稳定
        (三)驻防财政与便省原则
        (四)驻防布局与西域一体
    二、新疆驻防的特点
        (一)新疆、蒙古、东北驻防比较
        (二)新疆、内地驻防比较
        (三)新疆八旗与绿营关系
    三、新疆驻防的评介
        (一)新疆驻防的历史意义
        (二)新疆驻防的历史局限与归宿
参考文献
附录1:新疆八旗驻防大事年表
附录2:乾隆朝新疆五十座驻防城图表
附录3:乾隆朝新疆八十一座卡伦统计表
附录4:乾隆朝新疆一百四十八座台站统计表
附录5:富勒祜伦领队大臣交付领队档房文
附录6:新疆驻防城旧照
附录7:新疆八旗驻防田野调查照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鸣谢



本文编号:3068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68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