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正统性”再认识——超越“汉化论”“内亚论”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08 15:28
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论均建立在"承天授命"和"以德化人"的儒家思想基础之上,也主要是由汉民族加以继承和阐释。清朝与前朝的区别是其版图已延伸至许多非汉人族群聚居的地区。儒家正统观显然无法全面涵盖这些地区的民众信仰和习俗。如何理解清朝对藩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仍然是目前清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清朝分别针对内地和边疆形成了新型的"正统性"的统治模式,清帝在内地的统治仍然依赖儒家的道德教化,对藩部的控制则主要依靠边疆少数族群对藏传佛教的信奉,从而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性的补充性制度框架。本文特别提出要区分"统治"和"治理"的涵义,"统治"主要是指皇权对一系列带有虚构色彩的象征性隐喻系统的利用和尊崇,"治理"则是对各类象征性统治符号的技术性延伸。其背后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起作用。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2 页
【文章目录】:
一、从“汉化论”与“内亚论”各持一端的缺陷谈起
二、混淆“统治”与“治理”的界线:“汉化论”与“内亚论”的深层误区
三、清朝“二元理政”模式对辽金体制的继承性
四、清朝“正统”的多元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五、藏传佛教何以能成为建构“正统性”的资源
六、“一元”统摄“多元”的例证:儒家正统观对边疆战争意义的核心范导作用
七、清朝边疆治理模式对前朝的继承性
八、对“体用”“文质”观念的思想史诠释:“正统性”也是可以分殊的
九、结论
本文编号:3071269
【文章来源】:清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2 页
【文章目录】:
一、从“汉化论”与“内亚论”各持一端的缺陷谈起
二、混淆“统治”与“治理”的界线:“汉化论”与“内亚论”的深层误区
三、清朝“二元理政”模式对辽金体制的继承性
四、清朝“正统”的多元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五、藏传佛教何以能成为建构“正统性”的资源
六、“一元”统摄“多元”的例证:儒家正统观对边疆战争意义的核心范导作用
七、清朝边疆治理模式对前朝的继承性
八、对“体用”“文质”观念的思想史诠释:“正统性”也是可以分殊的
九、结论
本文编号:3071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7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