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明代儒生与皇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6-21 05:04
  明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时期,儒生是官吏的主体,在中央官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儒生与皇权的关系,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靖难之役、土木之变、大礼议之争、东林党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则能直接体现儒生与皇权的关系变化以及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特点。儒生与皇权的关系关乎国家兴衰,对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靖难之役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硬骨头方孝孺,面对朱棣新政权,宁死不屈,直至被诛十族终不悔,是与皇权对抗的典型代表。旷世才子解缙,却与读书种子方孝孺做出不同的选择,第一时间拜倒在朱棣的脚下,但是儒生的良知和道义,却又使他不能完全依附于朱棣。所以他与皇权的关系,是一种半依附的状态,这是另一类儒生的代表。陈瑛则完全依附于皇权的代表,他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的迎合朱棣,打杀建文遗臣,甘为皇权的鹰犬。这一时期,儒生与皇权的激烈对抗占主导。土木之变中,面临国家危亡,不同儒生作出了不同选择。有秉持“社稷为重君为轻”信念的于谦,与皇权产生了矛盾。虽以国家为重,积极部署战备,赢在对外敌的胜利,却输在与皇权斗争之中,难容身于皇权。而徐有贞在国家危亡时刻畏畏缩缩,于皇权争斗中却一马当先,残害忠...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由来和意义
    二、 学术史综述
    三、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 相关界定
第一章 靖难之役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
    一、 靖难之役与永乐政权
    二、 新政权下儒生的艰难选择
        (一) 被诛十族终不悔的方孝孺
            1. 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
            2. 仁政理想的追求与破灭
            3. 方孝孺的生死观
        (二) 忠肝义胆之铁铉
            1. 智勇双全抗燕军
            2. 终不肯回首向朱棣
            3. 有功无愧第一人
        (三) 在依附和独立间徘徊的解缙
            1. 洪武时期的时起时落
            2. 建文时期的沉寂
            3. 永乐时期的宦海浮沉
        (四) 依附于皇权的陈瑛
            1. 率先归附朱棣
            2. 充当朱棣巩固政权的打手
            3. 为皇权玩弄于股掌
    三、 儒生与皇权的对立与永乐之治
第二章 土木之变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
    一、 王振专权与土木之变
    二、 皇权更易中的儒生
        (一) 扶危定倾却难容其身之于谦
            1. 千锤万炼入仕途——正直品格的形成
            2. 粉身碎骨浑不怕——倾身于社稷之中
            3. 终留清白在人间——皇权下悲剧命运
        (二) 为己求荣的徐有贞
            1. 议南迁屡不得重用
            2. 积极参与夺门之变
            3. 无奈之流放生活
        (三) 寄身从容之境的吴与弼
            1. 屡诏屡辞
            2. 不计功名,寄身从容之境
            3. 皇权的牵制
    三、 皇权下儒生的无奈与明朝转衰
第三章 大礼议之争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
    一、 大礼议之争的缘起
    二、 儒生的抗礼与妥协
        (一) 杨廷和等儒生与世宗针锋相对
            1. 杨廷和等儒生的抗礼力争
            2. 左顺门事件——儒生的集体流血牺牲
            3. 议礼后之变局
        (二) 附和于世宗的张璁
            1. 议礼初首倡帝旨
            2. 与抗礼派的分庭抗争
            3. 干进后的命运
        (三) 王守仁与世宗的纠葛
            1. 议礼之初的沉默
            2. 王阳明的起用与嘉靖帝的支持
            3. 皇权的变化与心学的发展
    三、 儒生对皇权的依附与明朝的衰落
第四章 东林党争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
    一、 癸巳大计与东林党的兴起
    二、 皇权不作为下的儒生
        (一) 忍痛事君父的叶向高
            1. 怠政皇帝与首辅叶向高
            2. 叶向高与宦官的关系
        (二) “阉党骨干”顾秉谦
            1. 谄媚魏忠贤
            2. 捕杀东林,残害忠良
            3. 终入阉党传
        (三) 山中宰相陈继儒
            1. 告弃衣巾,绝进取之道
            2. 陈继儒迂回经世方式
            3. 治世思想—韬光养晦
            4. 远离皇权却履薄临深
    三、 儒生的无力抗争与明朝的灭亡
结语
    一、 儒生与皇权关系的变化与国家兴衰
    二、 皇权下儒生的悲剧命运
    三、 儒生的际遇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明代儒臣与宦官在皇帝娱乐中的影响和较量[J]. 谢贵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8(06)
[2]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J]. 牛建强.  史学月刊. 2008(08)
[3]方孝孺殉难原因考[J]. 张树旺.  台州学院学报. 2008(02)
[4]徐有贞冤杀于谦案之浅探[J]. 王冬.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5]论“大礼议”并非权力之争[J]. 朱声敏.  重庆社会科学. 2007(10)
[6]陈继儒仕隐生活及心态浅论[J]. 贾文胜.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4)
[7]明代山人之巨擘——陈继儒[J]. 冯保善.  文史知识. 2006(07)
[8]任道与任事——关于明清之际士人的一种姿态的分析[J]. 赵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9]论明代中叶的皇权之争[J]. 王玉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10]论明代言官维护皇权的政治功能——以嘉靖、隆庆、万历朝为中心[J]. 蔡明伦,李亚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5(02)

硕士论文
[1]王阳明与嘉靖帝关系研究[D]. 肖金.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徐有贞研究[D]. 王冬.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陈继儒——晚明士风的一项个案研究[D]. 赵楠.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0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240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