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由《尚书》中对“天”的描摹看天的概念演变与其本体性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1-07-05 20:05
  天与天的概念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因而天成为中国哲学本体论重点关注的对象。今传《尚书》58篇中,"天"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话语系统。从《尚书》文本可见,天的观念承续了远古自然崇拜、帝天崇拜以及相关神性,逐步由空间概念转变为神性概念,再转变为德性概念,呈现出由天到人的非常合乎逻辑的规律性的演变过程。由此,中国文化的基础性概念有了一个坚实的载体和可接受的实体基础。进而由天、天概念统摄一切。 

【文章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2020,37(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天”的概念基础与原始崇拜
二、天概念在《尚书》中形成的样态
    (一)神明之天
        1. 成为崇拜的明确对象。
        2. 司掌赏罚,在《尚书》中天作为主体,有了对人间执行赏罚的神的权能。
        3. 成为了人间行动的权威赋予者。
    (二)天命与天道:规律之天
    (三)天道与人文:德性之天
三、天命与反天命———天概念的流变动因与本体性的变迁
    (一)天概念的流变动因
    (二)天概念本体性的产生与消解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天命、天道——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理性”和“信仰”[J]. 干春松.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9(02)
[2]《山海经》与上古时代的“天”观念[J]. 晁福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1)
[3]周人观念中的天、德、刑——对《尚书·周书》的法伦理解读[J]. 陈伯礼,王哲民.  求索. 2011(02)
[4]中国鬼神崇拜的演进大势及其特征[J]. 田兆元.  社会科学. 1993(10)



本文编号:326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26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