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中期北直隶的县政与地方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09:01
县是明代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在整个行政系统中“位低”却“职重”。“郡县治,天下安”,县政有序运行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条件。北直隶各县在元末明初、“靖难之役”两次战乱中社会遭受重创,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围绕恢复和开发北直隶的议题,明朝对北直隶的省级政区、州县级别和职官人数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为县政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北直隶县政主要包括农桑与学校、教化与秩序、水利与营建、赋役与赈灾等四个方面。永乐迁都之后北直隶地区京畿地位的奠定,也为县政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京畿重地和边疆要地的双重地位、从明初到明中期时代发展的变化,使北直隶县政在共性之中呈现出某些特征。知县作为县政的施政主体,在履行官府职责的同时也吸纳地方精英参与县政,共同促进地方社会的良性发展。地方精英在在参与县政时逐渐掌握了对知县为政的评判权,并由此建立了一套名宦评定的标准。北直隶知县入《名宦志》的两大标准是政绩和品德,但由于各地社会情况的不同,在记录名宦事迹时呈现出地区差异,部分名宦事迹记载存在详略不同的现象。同时,由于评定过程中人的因素始终存在,名宦标准出现固定性和变动性并存的情况。为论证名宦入志的合理性,通过书写塑造名宦形象的行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代北直隶政区根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
图 1 名宦事迹中政务出现次数资料来源:弘治《永平府志》、正德《大名府志》、嘉靖《河间府志》、嘉靖《真定府志》、嘉靖《顺德府志》、嘉靖《广平府志》、万历《保定府志》。从地方志材料来看,在县政中占重要地位的钱谷和刑名在明代前中期的北直隶县政中并不突出,赋役完成和负担情况、词讼案件的处理在知县事迹记载中并不是核心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北直隶社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相对较慢,人户较少、土地待开垦和社会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使民众之间不易产生矛盾纠纷,在当地推行的减免赋税、永不起科的政策客观上缓解了社会负担,赋役问题较为简单。此外,赋税征收毕竟是向百姓“索取”,百姓对于词讼也唯恐避之不及,方志中对于这些问题着墨不多表明此类政务的繁难与棘手。
图 1 名宦事迹中政务出现次数资料来源:弘治《永平府志》、正德《大名府志》、嘉靖《河间府志》、嘉靖《真定府志》、嘉靖《顺德府志》、嘉靖《广平府志》、万历《保定府志》。从地方志材料来看,在县政中占重要地位的钱谷和刑名在明代前中期的北直隶县政中并不突出,赋役完成和负担情况、词讼案件的处理在知县事迹记载中并不是核心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北直隶社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相对较慢,人户较少、土地待开垦和社会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使民众之间不易产生矛盾纠纷,在当地推行的减免赋税、永不起科的政策客观上缓解了社会负担,赋役问题较为简单。此外,赋税征收毕竟是向百姓“索取”,百姓对于词讼也唯恐避之不及,方志中对于这些问题着墨不多表明此类政务的繁难与棘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蝗灾中的知县形象及其书写[J]. 甄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明代前期(1368-1540)河间府庄田略论[J]. 甄鹏.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3]晚明的县域社会与绅士家族——以嘉善陈龙正为中心[J]. 冯贤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4]明代地方官面对国计民生的矛盾心态及其施政实践[J]. 陈宝良. 安徽史学. 2017(02)
[5]成祖迁都与“永乐”国家战略[J]. 彭勇. 北京观察. 2017(01)
[6]永乐末年的反迁都风波及其意义[J]. 赵中男.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6(06)
[7]嘉善县事:明末知县李陈玉的县政实践[J]. 范金民. 江海学刊. 2016(01)
[8]论明代府县之关系[J]. 柏桦,李瑶. 河北学刊. 2016(01)
[9]明清江南州县官员的行政规范与实践[J]. 冯贤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明清江南坍涨土地的占夺与州县行政[J]. 冯贤亮. 浙江学刊. 2014(04)
博士论文
[1]明代的乡贤祭祀与乡贤书写[D]. 张会会.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明代州县官司法渎职研究[D]. 朱声敏.南京大学 2014
[3]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D]. 张玉娟.河南大学 2012
[4]明代北直隶财政研究[D]. 程利英.厦门大学 2007
[5]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 石超艺.复旦大学 2005
[6]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 王有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初(1368-1424年)北直隶地区移民研究[D]. 侯仁岩.西北大学 2017
[2]明代国家劝农研究[D]. 庞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明清时期靖江县政研究[D]. 陈阳.苏州科技大学 2016
[4]明代北直隶地区土地垦殖研究[D]. 刘慧杰.郑州大学 2014
[5]明代州县官吏管理的法律机制[D]. 韩思思.烟台大学 2014
[6]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研究[D]. 董桂超.山东师范大学 2013
[7]明代州县六房制度及六房吏[D]. 张旭.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生员与明代荒政[D]. 余飞勇.江西师范大学 2011
[9]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 朱琳.南昌大学 2011
[10]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 吴慧华.江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5225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代北直隶政区根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
图 1 名宦事迹中政务出现次数资料来源:弘治《永平府志》、正德《大名府志》、嘉靖《河间府志》、嘉靖《真定府志》、嘉靖《顺德府志》、嘉靖《广平府志》、万历《保定府志》。从地方志材料来看,在县政中占重要地位的钱谷和刑名在明代前中期的北直隶县政中并不突出,赋役完成和负担情况、词讼案件的处理在知县事迹记载中并不是核心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北直隶社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相对较慢,人户较少、土地待开垦和社会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使民众之间不易产生矛盾纠纷,在当地推行的减免赋税、永不起科的政策客观上缓解了社会负担,赋役问题较为简单。此外,赋税征收毕竟是向百姓“索取”,百姓对于词讼也唯恐避之不及,方志中对于这些问题着墨不多表明此类政务的繁难与棘手。
图 1 名宦事迹中政务出现次数资料来源:弘治《永平府志》、正德《大名府志》、嘉靖《河间府志》、嘉靖《真定府志》、嘉靖《顺德府志》、嘉靖《广平府志》、万历《保定府志》。从地方志材料来看,在县政中占重要地位的钱谷和刑名在明代前中期的北直隶县政中并不突出,赋役完成和负担情况、词讼案件的处理在知县事迹记载中并不是核心内容。一方面反映了北直隶社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相对较慢,人户较少、土地待开垦和社会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使民众之间不易产生矛盾纠纷,在当地推行的减免赋税、永不起科的政策客观上缓解了社会负担,赋役问题较为简单。此外,赋税征收毕竟是向百姓“索取”,百姓对于词讼也唯恐避之不及,方志中对于这些问题着墨不多表明此类政务的繁难与棘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蝗灾中的知县形象及其书写[J]. 甄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明代前期(1368-1540)河间府庄田略论[J]. 甄鹏.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3]晚明的县域社会与绅士家族——以嘉善陈龙正为中心[J]. 冯贤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4]明代地方官面对国计民生的矛盾心态及其施政实践[J]. 陈宝良. 安徽史学. 2017(02)
[5]成祖迁都与“永乐”国家战略[J]. 彭勇. 北京观察. 2017(01)
[6]永乐末年的反迁都风波及其意义[J]. 赵中男.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6(06)
[7]嘉善县事:明末知县李陈玉的县政实践[J]. 范金民. 江海学刊. 2016(01)
[8]论明代府县之关系[J]. 柏桦,李瑶. 河北学刊. 2016(01)
[9]明清江南州县官员的行政规范与实践[J]. 冯贤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明清江南坍涨土地的占夺与州县行政[J]. 冯贤亮. 浙江学刊. 2014(04)
博士论文
[1]明代的乡贤祭祀与乡贤书写[D]. 张会会.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明代州县官司法渎职研究[D]. 朱声敏.南京大学 2014
[3]明清时期河南省级官员施政研究[D]. 张玉娟.河南大学 2012
[4]明代北直隶财政研究[D]. 程利英.厦门大学 2007
[5]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 石超艺.复旦大学 2005
[6]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 王有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初(1368-1424年)北直隶地区移民研究[D]. 侯仁岩.西北大学 2017
[2]明代国家劝农研究[D]. 庞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明清时期靖江县政研究[D]. 陈阳.苏州科技大学 2016
[4]明代北直隶地区土地垦殖研究[D]. 刘慧杰.郑州大学 2014
[5]明代州县官吏管理的法律机制[D]. 韩思思.烟台大学 2014
[6]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研究[D]. 董桂超.山东师范大学 2013
[7]明代州县六房制度及六房吏[D]. 张旭.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生员与明代荒政[D]. 余飞勇.江西师范大学 2011
[9]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 朱琳.南昌大学 2011
[10]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 吴慧华.江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1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