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间梅文鼎历算著作刊行考
发布时间:2021-08-12 01:09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抄本《勿庵筹算》
李氏保定所刻梅氏诸书,今皆有传本存世。最先校刻完毕的应是《三角法举要》五卷,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御驾南巡归途中,梅文鼎随抚臣李光地迎驾舟次,连日召见,得以进奉此书,《三角法举要》成为第二部上呈御览的梅氏著作(20)。
《历学疑问》刊行于李光地任顺天学政期间,向来无疑。《书目》“历学疑问”解题云李光地“视学大名,遂以原稿付之雕版”([10],页61)。据《文贞公年谱》,李光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十一月以兵部侍郎衔提督顺天学政,治所大名;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擢迁直隶巡抚,移治保定([20], 页243—247)。《历学疑问》即刊行于康熙三十五至三十七年间。而具体刊行年份,尚无确切说法。梅瑴成《历象本要序》云:“丁丑、戊寅间,公视学畿辅,遂授梓。”[21]丁丑即康熙三十六年,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徐用锡《中西经星同异考跋》云:“去年冬,余侍安溪夫子于常之督学署中,安溪示以新锓宣城梅定九先生《历学疑问》三卷。”[22]此跋作于康熙三十七年,“去年冬”即康熙三十六年冬。又《文贞公年谱》“康熙三十八年”条云:“冬十月,校刻梅文鼎所著《历学疑问》。”([20],页260)康熙三十八年,李光地已经就任直隶巡抚,此处系年必不准确。然而“冬十月”当有所本,与徐用锡“去年冬”说法合而观之,可以推测,《历学疑问》的具体刊行时间当为康熙三十六年十月,此与前引梅瑴成“丁丑、戊寅间”的说法亦相符。李光地大名所刻《历学疑问》卷端列校字之人有安溪李光墺广卿、李光型仪卿(图2)。李光墺,字广卿,康熙六十年进士;李光型,字仪卿,雍正十一年赐进士及第。二人齐名,并称“二李”,少时曾受业于从兄李光地[23]。康熙三十六年前后,二人当在李光地大名府邸,故得以参与《历学疑问》的校字工作。宫内厅书陵部所藏《舶载书目附解题》收录一种《割圆八线之表》,题“宣城梅文鼎定九父著,安溪李光奥康卿、光里仪卿同校”[24],“李光奥康卿”当作“李光墺廣卿”,“墺”讹作“奥”,“廣”讹作“康”;“光里仪卿”当作“光型仪卿”,“型”讹作“里”。可知,二人还参与校订过梅文鼎的《割圆八线之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文鼎年谱[J]. 李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25(02)
本文编号:3337270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抄本《勿庵筹算》
李氏保定所刻梅氏诸书,今皆有传本存世。最先校刻完毕的应是《三角法举要》五卷,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御驾南巡归途中,梅文鼎随抚臣李光地迎驾舟次,连日召见,得以进奉此书,《三角法举要》成为第二部上呈御览的梅氏著作(20)。
《历学疑问》刊行于李光地任顺天学政期间,向来无疑。《书目》“历学疑问”解题云李光地“视学大名,遂以原稿付之雕版”([10],页61)。据《文贞公年谱》,李光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十一月以兵部侍郎衔提督顺天学政,治所大名;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擢迁直隶巡抚,移治保定([20], 页243—247)。《历学疑问》即刊行于康熙三十五至三十七年间。而具体刊行年份,尚无确切说法。梅瑴成《历象本要序》云:“丁丑、戊寅间,公视学畿辅,遂授梓。”[21]丁丑即康熙三十六年,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徐用锡《中西经星同异考跋》云:“去年冬,余侍安溪夫子于常之督学署中,安溪示以新锓宣城梅定九先生《历学疑问》三卷。”[22]此跋作于康熙三十七年,“去年冬”即康熙三十六年冬。又《文贞公年谱》“康熙三十八年”条云:“冬十月,校刻梅文鼎所著《历学疑问》。”([20],页260)康熙三十八年,李光地已经就任直隶巡抚,此处系年必不准确。然而“冬十月”当有所本,与徐用锡“去年冬”说法合而观之,可以推测,《历学疑问》的具体刊行时间当为康熙三十六年十月,此与前引梅瑴成“丁丑、戊寅间”的说法亦相符。李光地大名所刻《历学疑问》卷端列校字之人有安溪李光墺广卿、李光型仪卿(图2)。李光墺,字广卿,康熙六十年进士;李光型,字仪卿,雍正十一年赐进士及第。二人齐名,并称“二李”,少时曾受业于从兄李光地[23]。康熙三十六年前后,二人当在李光地大名府邸,故得以参与《历学疑问》的校字工作。宫内厅书陵部所藏《舶载书目附解题》收录一种《割圆八线之表》,题“宣城梅文鼎定九父著,安溪李光奥康卿、光里仪卿同校”[24],“李光奥康卿”当作“李光墺廣卿”,“墺”讹作“奥”,“廣”讹作“康”;“光里仪卿”当作“光型仪卿”,“型”讹作“里”。可知,二人还参与校订过梅文鼎的《割圆八线之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文鼎年谱[J]. 李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25(02)
本文编号:3337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372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