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木、水道与关隘:明中后期通州、张家湾一带衙署新证—《工部厂库须知》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02:31
针对已有的讨论,本文更加具体地揭示了与明代中后期皇木厂相关的微观史实,比如鹰平、条槁木料的具体命名指向,及其与皇木征役的联系。而此类木料以水运方式为主进行输送、收储,其势必还牵涉转运过程中,那些"前现代"的自然河道所能映衬出的各色气候、水文变易情形,所以"浅铺"也将是值得关注之一例。当然,与皇木厂地理信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位于通州城南河道上的广利闸,以及周边的那个大通关。除此,再就是同样"身份"特殊的料砖厂。
【文章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2019,(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通粮厅志·白河源流图》第六图
如果《厂库须知》相关记录仍不易理解,那么再翻检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左右、沈启所撰《南船纪》,其内“预备(御用)大黄船”项下载有制备明细,见:船橹用“十张杉木”5根(围2尺5寸、长2丈),大桅用“川杉木”1根(围4尺5寸、长5尺5寸),头桅用“川杉木”1根(围3尺、长4丈),旗哨招杆用“杉条木”3根(围1尺、长2丈),蓬称杠用“杉条木”4根(围1尺、长2丈)。而“大黄船”项下明细,开“杉槁木十根”,围7寸、长2丈。(8)这些均可鲜活地说明,是杉木围径决定了使用时的性状名称,最细长的乃槁木、条木,至粗壮、起核心作用的,则是蜀地育成的川杉原木。而《厂库须知》录出最大尺寸的1号杉木,围径与楠木相若,可达1丈4尺,其长5丈4尺。即以明营造尺32㎝折算,乃得围448㎝、长1728㎝,直径约有142.675㎝。(9)再比对杨时乔隆庆元年(1567)前后编成的《两浙南关榷事书·估书》,另有“平头黄松木”“平头青松木”等木植,须在抽分厂征收税项。(10)这也说明“平头木”未必仅限于杉木类,只是皇木厂及《厂库须知》等记录的中央官府营造系统暨所属库房内,松木者应是未做重点储、用。可以说,杉木类的鹰架木、平头木、条木、槁木皆乃明代中后期,中央官府营造施做的主力木料,此乃奏发李三才案时,言官所云“以备搭厂、找架之用”。只是,目前仍无法确证,前两个的叫法会否仅为功能上的区分,而非指粗细、树种差异等导致的不同木材专名。有论者甚至提出,“为储运方便古人将整料截为两段,从中部至根部的一段为‘平头杉木’,其首尾两端粗细相近,可做梁和柱等;另一段为‘鹰架杉木’,其梢端细,可作脚手架之用”,(11)这显然是参考了鹰架乃脚手架的传统语义用法,(12)惜此说无据,更难以回应与之常常连用的条、槁类木料的定名和存在价值。
足见此次水灾至少当集中于运河北端暨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段流域,较之万历十五年毁损又重,不过其也提示了我们早前曾论及的万历十六年(1588)宝坻知县改迁皇木厂的可能背景。若再比我们亦曾排比过的万历三十五年(1607)通湾漂失粮数,似乎三十五年之灾情愈加严峻。当然,《厂库须知》内通惠河道专章,也记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通州沿运河往南的武清县,亦曾发生过水灾,以致是年因之题免了该县“水地银”729.579两,而万历三十六年(1608)又见地点未详的“淫雨为灾”的登载(正册,卷4、10,《(营缮司)见工灰石作—见行事宜》、《通惠河》,第192、546页),凡此种种皆足以说明万历中后期通州及其周边历年积潦之剧,而各年度径流总量、基数等的强烈变异当亦不小,导致浅铺时隐时现,而在实际行政中,着实令地方相关决策官员因之于或废、或复间,举棋不定。三、广利闸并大通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的主次之分[J]. 卫欣,王勇. 大众文艺. 2018(17)
[2]经济、掌故与何士晋 朱明万历末《工部厂库须知》编纂研究之一[J]. 连冕. 新美术. 2017(04)
本文编号:3352630
【文章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2019,(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通粮厅志·白河源流图》第六图
如果《厂库须知》相关记录仍不易理解,那么再翻检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左右、沈启所撰《南船纪》,其内“预备(御用)大黄船”项下载有制备明细,见:船橹用“十张杉木”5根(围2尺5寸、长2丈),大桅用“川杉木”1根(围4尺5寸、长5尺5寸),头桅用“川杉木”1根(围3尺、长4丈),旗哨招杆用“杉条木”3根(围1尺、长2丈),蓬称杠用“杉条木”4根(围1尺、长2丈)。而“大黄船”项下明细,开“杉槁木十根”,围7寸、长2丈。(8)这些均可鲜活地说明,是杉木围径决定了使用时的性状名称,最细长的乃槁木、条木,至粗壮、起核心作用的,则是蜀地育成的川杉原木。而《厂库须知》录出最大尺寸的1号杉木,围径与楠木相若,可达1丈4尺,其长5丈4尺。即以明营造尺32㎝折算,乃得围448㎝、长1728㎝,直径约有142.675㎝。(9)再比对杨时乔隆庆元年(1567)前后编成的《两浙南关榷事书·估书》,另有“平头黄松木”“平头青松木”等木植,须在抽分厂征收税项。(10)这也说明“平头木”未必仅限于杉木类,只是皇木厂及《厂库须知》等记录的中央官府营造系统暨所属库房内,松木者应是未做重点储、用。可以说,杉木类的鹰架木、平头木、条木、槁木皆乃明代中后期,中央官府营造施做的主力木料,此乃奏发李三才案时,言官所云“以备搭厂、找架之用”。只是,目前仍无法确证,前两个的叫法会否仅为功能上的区分,而非指粗细、树种差异等导致的不同木材专名。有论者甚至提出,“为储运方便古人将整料截为两段,从中部至根部的一段为‘平头杉木’,其首尾两端粗细相近,可做梁和柱等;另一段为‘鹰架杉木’,其梢端细,可作脚手架之用”,(11)这显然是参考了鹰架乃脚手架的传统语义用法,(12)惜此说无据,更难以回应与之常常连用的条、槁类木料的定名和存在价值。
足见此次水灾至少当集中于运河北端暨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段流域,较之万历十五年毁损又重,不过其也提示了我们早前曾论及的万历十六年(1588)宝坻知县改迁皇木厂的可能背景。若再比我们亦曾排比过的万历三十五年(1607)通湾漂失粮数,似乎三十五年之灾情愈加严峻。当然,《厂库须知》内通惠河道专章,也记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通州沿运河往南的武清县,亦曾发生过水灾,以致是年因之题免了该县“水地银”729.579两,而万历三十六年(1608)又见地点未详的“淫雨为灾”的登载(正册,卷4、10,《(营缮司)见工灰石作—见行事宜》、《通惠河》,第192、546页),凡此种种皆足以说明万历中后期通州及其周边历年积潦之剧,而各年度径流总量、基数等的强烈变异当亦不小,导致浅铺时隐时现,而在实际行政中,着实令地方相关决策官员因之于或废、或复间,举棋不定。三、广利闸并大通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的主次之分[J]. 卫欣,王勇. 大众文艺. 2018(17)
[2]经济、掌故与何士晋 朱明万历末《工部厂库须知》编纂研究之一[J]. 连冕. 新美术. 2017(04)
本文编号:335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526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