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在武陵山区的“消失”与身份“暴露”

发布时间:2021-09-24 00:58
  康熙三年(1664年),刘体纯、郝摇旗、李来亨等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或死或降,其部众散入巴山、巫山、武陵山区,长江、清江沿岸,不知所终。散入这些山区的农民起义军余部及其后裔,隐姓埋名,纂修族谱和口头传述,没留下任何曾经是起义军的"把柄"。四百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人在意,极少有人去考察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的踪迹。利用"方言岛"理论、移民的本土化理论,通过梳理农民起义军余部在巫武山区最后活动的情况,可以认定清江中游存在一支明末农民起义军部众的后裔。 

【文章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2(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李自成余部在巴巫武山区的“消失”
二、李自成余部在巴巫武山区的本土化
三、李自成余部后裔身份的“暴露”
四、结论



本文编号:340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40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