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再论西夏鼓风机

发布时间:2021-10-27 02:07
  中国古代的鼓风设备大致经历了皮橐、木扇、风箱三个阶段,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榆林窟第3窟内室东壁南端西夏壁画《锻铁图》中所绘西夏鼓风设备被认为是木扇的典型代表,其历史地位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在以往研究中,关于该西夏鼓风设备的定名还未形成统一,关于其是否应该被认定为活塞式还存在争议。文章将西夏鼓风设备放入整个木扇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其原理和使用上更多体现在适用性而非独创性上,由此可以更加清晰地给予其客观的历史定位。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再论西夏鼓风机


行炉《武经总要》中附图

再论西夏鼓风机


木扇炼铁和卧轮式水排

锻铁,风箱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西夏《锻铁图》(图1)中鼓风设备的定名还未有确切说法。围绕其构造、原理、工作方式等特点,有“木扇”“风箱”等主要说法,甚至有“木扇式风箱”这样的称谓,有的命名还附加了“竖式”“双扇”等构造上的限定。林业勤、黄兴、刘培峰等称其为“木扇”;苏冠文称其为“木制门扇式竖式风箱、木风扇”等;王星光、柴国生、徐庄等称其为“木扇式风箱”;王文芝称其为“双木扇风箱”;王大宾称其为“双扇式风箱”;姜茂发称其为“活门木风扇”;李约瑟著、鲍国宝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称《锻铁图》中鼓风设备为“锻铁炉鼓风机”。在这些描述性的称谓中,“木扇”和“风箱”提及最多,这是描述该物性质的最基本要素,即属于哪一类,如果“木扇”和“风箱”分属两类,那么“木扇式风箱”这种说法自可排除,由此可进一步理清该设备在整个中国古代鼓风机发展过程中的定位,这也是探讨《锻铁图》中鼓风设备定名的意义所在。首先“木扇”和“风箱”属于专用名词,“木扇”的说法在元代始见,而“风箱”更是晚至明代。《农书》中载:“古用韦囊,今用木扇。”①《农政全书》②也沿用了此说法。《农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熬波图·铸造铁柈》(图2)中的鼓风机被认为与西夏鼓风机在原理上相近,其作者陈椿生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卒于元惠宗至正元年(1335),那么《熬波图》中鼓风机与《农书》中“木扇”为同时代无疑。“风箱”说法则在明代开始出现,如《越镌集》中载:“所得倭银,在船镕化有炉冶焉,有风箱器具焉。”③文献记载中并不见木扇与风箱之间有何种关系,如果从构造原理上来看,风箱以活塞和密闭箱体为主要特征,而木扇与之最大的区别是不具备密闭箱体,据此,“木扇式风箱”这种说法很难成立。从现有西夏文文字材料中找不到任何与“木扇”或者“风箱”相关的材料,其他西夏文献中也不见对西夏人使用冶金鼓风设备的记载。史晓雷《中国古代活塞式风箱出现的年代新考》一文认为李约瑟推断我国宋代已经出现活塞式风箱证据不足,我国至晚于明嘉靖年间出现了活塞式风箱。如果从原理和构造上来看,《锻铁图》中鼓风设备首先不是风箱,其推拉活板鼓风原理应与木扇接近,但因缺乏关于木扇原理构造的记述及西夏文献记载,也不可将其武断地称为“木扇”。现仅依据《锻铁图》中图像,很难充分说明西夏人从构造、原理、工作方式等方面对鼓风设备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其定名的过程中,应秉持严谨的态度,在不完全了解其内部构造、原理、工作方式的前提下,应该从图像本身所能反映出的直观信息来作定义。如前李约瑟定名就存在一个问题,《锻铁图》中不见锻铁炉,这与《熬波图》中鼓风机与炉绘为整体不同。因西夏壁画中有二人锻铁的场景,所以该设备为冶金鼓风所用无疑,只从用途角度可将其进一步简化定名为“鼓风机”。2 工作方式与原理


本文编号:346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46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