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武则天时期选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8 00:10
  武则天时期是唐前期一个重要时期,统治形势发生变化。在这一时期武则天取代李唐建立周王朝,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选官制度中的铨选、制举、荐举、考课等制度的变化体现出武则天加强自己在选官事务中的参与,体现出皇帝在选官事务中的作用。选官的具体情况也发生变化,相较唐初“官不充员”的情况,高宗时开始出现选人多、官阙少的状况,在武则天时期成为常态甚至达到顶峰,选人多达数万。武则天时期选官情况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与武则天大开选门,渴求贤才的人才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唐朝经过高祖、太宗、高宗的发展,社会形势趋于稳定有关。为适应这样的情况,在继承之前选官制度的基础上细节内容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有效保障人才的选拔。本文以武则天时期的选官制度为基本线索,选取选官制度中铨选制、考课、制举、荐举加以讨论,试图还原武则天时期选官制度的部分细节,探讨这些制度有怎样的发展与变化,如何帮助官员加快迁转。铨选制度是唐代官员选用中的重要制度,新及第士人、六品以下的前资官与流外入流需要通过铨选获得职事官。本文分析了武则天时期吏部官员在铨选中发挥的作用,及铨选在官员仕途中的影响。制举、荐举是武则天时期官员快速释褐与迁转的重...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武则天时期铨选制的变动
    一、铨选程序
    二、武则天时期铨选官员的使职化倾向与铨选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武则天时期制举的经常化趋向
    一、武则天时期制举的科目与次数
    二、武则天时期制举对官员的影响增大
    小结
第三章 武则天时期荐举的普遍化趋向
    一、武则天时期荐举制的特点
    二、荐举行为产生原因及对官员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武则天时期考课、监察制度的演变
    一、武则天时期考课与叙阶制度的发展
    二、武则天时期监察使与考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觅举:唐代独特的文人政治[J]. 傅绍良.  人才资源开发. 2018(17)
[2]武则天与初唐文学——以制举、铨选为中心[J]. 卢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高升台阁或沉寂下僚:唐代县尉的释褐途径[J]. 蒋爱花.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4)
[4]承嬗离合——关于唐代诣阙内容继承与发展的研究[J]. 刘林凤.  珞珈史苑. 2016(00)
[5]论公车府职能演变及唐代诣阙上书的类型[J]. 刘林凤.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6]从考词、考事看唐代考课程序与内容[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7]唐宋官、职的分与合——关于制度史的动态考察[J]. 龚延明.  历史研究. 2015(05)
[8]唐代的“起家”与“释褐”[J]. 黄正建.  中国史研究. 2015(01)
[9]助葬必执绋——唐代挽郎一角[J]. 吴丽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唐代宰相与科举关系研究[J]. 刘军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唐代社会的垂直流动初探[D]. 郝学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唐代墓志汇编》所见入仕途径研究[D]. 黄俊.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唐代门荫制及其对科举制的影响[D]. 张武军.西北师范大学 2013
[4]唐代文官“释褐”考[D]. 蔡琦.中央民族大学 2012
[5]唐代制科考[D]. 邢海迎.曲阜师范大学 2012
[6]唐代荐举制度研究[D]. 刘杰.河北师范大学 2011
[7]略论唐代荐举[D]. 张辉.首都师范大学 2009
[8]唐代进士群体研究[D]. 吴宝树.曲阜师范大学 2009
[9]唐代寒士研究[D]. 董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3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13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