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中俄两国国书递交方式之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2 04:35
康熙十五年,中俄两国围绕国书递交方式问题存在巨大分歧,清方要求俄使到理藩院衙门将国书递交给理藩院官员,俄方主张要面递国书给中国皇帝。双方经过激烈的争执、磋商,最终以双方各让一步的折中方案,在紫禁城的午门前,俄使向清朝官员递交了国书,从中可探究清朝礼仪制度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及留给后人的启示。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俄国使团来华
1.1 俄国精心准备
1.1.1 俄国政府
1.1.2 俄国沙皇
1.1.3 俄国外务衙门
1.1.4 俄使斯帕法里
2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
2.1 外国国书递交方式
2.2 双方争论的焦点
2.2.1 清方的要求
2.2.2 俄方的主张
2.2.3 双方的分歧
2.2.4 最终解决方案
2.2.5 清廷让步的意义
2.2.6 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3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起因及其启示
3.1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起因
3.2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启示
3.2.1 启示一:知己知彼,权衡双方利益
3.2.2 启示二:周密安排,避免疏漏失误
3.2.3 启示三:有礼有节,掌握原则把握分寸
3.3.4 启示四:面对现实,变通规制适应潮流
4 中俄两国递交国书方式之争的借鉴意义
4.1 平等相待
4.2 相互尊重
4.3 不断交流
5 结语
本文编号:372346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俄国使团来华
1.1 俄国精心准备
1.1.1 俄国政府
1.1.2 俄国沙皇
1.1.3 俄国外务衙门
1.1.4 俄使斯帕法里
2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
2.1 外国国书递交方式
2.2 双方争论的焦点
2.2.1 清方的要求
2.2.2 俄方的主张
2.2.3 双方的分歧
2.2.4 最终解决方案
2.2.5 清廷让步的意义
2.2.6 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3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起因及其启示
3.1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起因
3.2 国书递交方式之争的启示
3.2.1 启示一:知己知彼,权衡双方利益
3.2.2 启示二:周密安排,避免疏漏失误
3.2.3 启示三:有礼有节,掌握原则把握分寸
3.3.4 启示四:面对现实,变通规制适应潮流
4 中俄两国递交国书方式之争的借鉴意义
4.1 平等相待
4.2 相互尊重
4.3 不断交流
5 结语
本文编号:3723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72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