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文苑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8 17:53
《清史稿·文苑传》作为《清史稿》的一部分,其修纂始于民国三年(1914),止于民国十六年(1927)。《清史稿·文苑传》先后由缪荃孙、马其昶、柯劭态等多人参与编纂,共计三卷,涉及354位人物传记,这些人物在清代文坛上都有一定的声名和地位。《清史稿·文苑传》是清代诸多传记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清代文人的交际往来、诗文特点和学术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二十四史中《文苑传》部分关注较多,相对而言,关于《清史稿·文苑传》的研究尚未展开,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清史稿·文苑传》多仿《明史·文苑传》,采用以事附传的方法,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细微的不同。《清史稿·文苑传》所收人物均为擅长诗文,品行好以及有著述流传,其入传标准除了与当时社会风气有关外,还与编纂者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清代统治者提倡以文治国,公私著述浩如烟海,并且清代是传记体裁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些都为《清史稿·文苑传》的编纂提供了良好的史料基础。《清史稿·文苑传》的内容大部分是在综合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其最主要的史料来源为清国史。此外,对碑传文集、《国朝先正事略》、《桐城耆旧传》、《贰臣传》以及部分文集和地方志...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体例与内容
第一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修纂
一、缪荃孙初纂
二、马其昶补正
三、柯劭态整理、金梁私自改动
第二节 《清史稿·文苑传》体例
一、正附传人数
二、正附传传主关系
三、传主著述
第三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内容
一、立传人数
二、开篇序文
三、传记内容
第四节 《清史稿·文苑传》入传标准
一、入传标准
二、影响入传标准的因素
第二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史料来源
第一节 《清国史》
一、《清史稿·文苑传》袭用清国史传记
二、补充《清国史》传主的传记资料
第二节 碑传
第三节 其他传记资料
一、《国朝先正事略》
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三、《桐城耆旧传》
四、零散史料
第三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价值与得失
第一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价值
一、《文苑传》是《清史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清代传记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清代诗文作者的参考资料
四、研究清代文学发展史的参考资料
第二节 《清史稿·文苑传》得失
一、《清史稿·文苑传》之得
二、《清史稿·文苑传》之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清史稿·文苑传》订误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72999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体例与内容
第一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修纂
一、缪荃孙初纂
二、马其昶补正
三、柯劭态整理、金梁私自改动
第二节 《清史稿·文苑传》体例
一、正附传人数
二、正附传传主关系
三、传主著述
第三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内容
一、立传人数
二、开篇序文
三、传记内容
第四节 《清史稿·文苑传》入传标准
一、入传标准
二、影响入传标准的因素
第二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史料来源
第一节 《清国史》
一、《清史稿·文苑传》袭用清国史传记
二、补充《清国史》传主的传记资料
第二节 碑传
第三节 其他传记资料
一、《国朝先正事略》
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三、《桐城耆旧传》
四、零散史料
第三章 《清史稿·文苑传》的价值与得失
第一节 《清史稿·文苑传》的价值
一、《文苑传》是《清史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清代传记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清代诗文作者的参考资料
四、研究清代文学发展史的参考资料
第二节 《清史稿·文苑传》得失
一、《清史稿·文苑传》之得
二、《清史稿·文苑传》之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清史稿·文苑传》订误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77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77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