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沙岛浮生:明清崇明岛的传统开发与长江口水环境

发布时间:2023-04-06 23:22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江海交汇的特殊环境对沙洲盈缩与传统开发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中叶崇明主岛逐渐稳定,官河、民沟兴起,形成了"灶地—圩田—水利"的土地利用基本格局及海洋性农业模式。伴随官府管理的深入,清代岛内迎来传统开发高峰,农业化进程加快。从制盐、稻作到植棉,传统开发时空格局呈现出对长江口水环境变化的适应特征。长江口两翼伸展、沙洲扩大,引发入海通道分汊,并导致南北支咸淡水分布格局与荡地坍涨变化,共同推动了传统开发活动向海迁移、演替。高度动态的潮滩环境给地方生计与沙地管理带来挑战,增加了民灶分界、河渠管护的困难,不稳定的地方管理制度更使土地纠纷、水利兴废复杂化。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灶地、圩田与水利:16—17世纪传统开发与资源管理
    (一)荡地演替、扩张与浮动田制
    (二)盐作开发与“冒灶”争地
    (三)官河、民沟与“射河”之利
二 “东咸西淡”:18—19世纪传统开发的扩张与适应
    (一)海堤发展、灾害应对与土地利用变化
    (二)官灶发展与盐场迁移
    (三)土地纠纷、植棉扩张与沙洲开发高峰
结 语



本文编号:3784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784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