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原始儒家的礼仪生活及人物传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礼记》中原始儒家的礼仪生活及人物传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自汉起,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研究儒家及其经典著作的学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被人们称为原始儒家,有别于汉儒及宋儒等。而《礼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蕴藏着深厚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吉、凶、宾、嘉、军”这五礼上。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原始儒家人物在先秦五礼中的人物传说,描述出他们的礼仪生活。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着重阐述《礼记》中的原始儒家们。本章具体从什么是原始儒家、原始儒家与《礼记》的关系两个方面展开,以期说明在原始儒家眼中的五礼。 第二章.主要分析原始儒家怎样看吉礼。本章具体从如何祭祀天地山川与先祖的礼仪、巡猎礼两方面展开,以期说明儒家人物在吉礼中的礼仪生活。 第三章.重点论述儒家人物如何论凶礼及相关传说。本章具体从原始儒家所推崇的丧礼与他们的生活、丧葬礼的各类礼仪规范、祭器与原始儒家对前代丧葬礼的继承三方面展开,以期说明在儒家人物传说中体现出的凶礼。 第四章.主要阐明儒家人物论宾、嘉、军礼及相关传说。本章具体从相见礼、昏冠、宴飨、军礼与原始儒家的人物传说几方面展开,以期说明先秦时期儒家人物所遵循的生活礼仪规范及邦国君臣之礼。
【关键词】:原始儒家 五礼 礼仪生活 传说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K89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引言7-9
- 第一章 《礼记》中的原始儒家们9-16
- 第一节 什么是原始儒家9-13
- 第二节 礼记与原始儒家的关系13-16
- 第二章 儒家人物论吉礼16-27
- 第一节 祭祀天地社稷及祖庙之礼与儒家人物传说17-21
- 第二节 蜡祭、雩祭与儒家人物传说21-23
- 第三节 儒家眼中的巡猎之礼23-27
- 第三章 儒家人物论凶礼及相关人物传说27-39
- 第一节 儒家论节哀与节葬27-30
- 第二节 居丧制度与儒家人物传说30-34
- 第三节 儒家的丧服制度34-35
- 第四节 儒家的墓葬制度与祭器35-37
- 第五节 儒家对殷周礼制的因袭及沿革37-39
- 第四章 儒家人物论宾、嘉、军礼及相关传说39-51
- 第一节 相见之礼与儒家人物传说39-42
- 第二节 儒家人物论嘉礼及相关传说42-49
- 第三节 儒家人物论军礼及相关传说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高男;何咏梅;;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的思想性格[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杨高男;;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的基本特征[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3 杨高男;;原始儒家伦理政治思想核心的诠释学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余秉颐;方东美对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J];江淮论坛;2001年06期
5 董建雄;现世价值与仁爱情怀的观照——解读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原始儒家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张舜清;;从知天命到制天命——论原始儒家“生”之伦理的实现方式[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增田,诸伟奇;“忠恕—}\矩之道”与社会和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杨高男;何咏梅;;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的理论创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杨高男;;原始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的王霸观[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唐翼明;;说儒家[J];海燕;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兰;;原始儒学价值体系的历史理性与现代价值[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方铭;;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方铭;;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王岗峰;;扬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建新伦理文化[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5 方铭;;儒学文化的现代价值——向孔子学习[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东方朔;;政治与道德之分解——《论语》的一种解读[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济生;;“打倒孔家店”还是打倒秦家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新解读[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谢扬举;;穷神知化 与天为一——从《西铭》看张载的宇宙意识及世界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鸿;;中国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耘华;“退”向原始儒家:一种诠释学的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颜炳罡;儒学从来不是学者的奢侈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颜炳罡;“有教无类”与儒学大众化[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张忠纲;为“杜甫精神”写照[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张晶 董希平;赋传统以新的光彩[N];光明日报;2004年
6 卢盛江;儒家的真精神究竟何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胡治洪;近两年来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张海晏;从孔子与杜威的际遇看“国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宁;儒学发展路在何方?[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陈明锋;漫夸此道可通天:“国学复兴”论指谬[N];东方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锷;《礼记》成书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洪蓉;《礼记》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韩丽娟;《礼记》中的礼乐教化美育思想与儒家审美人格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成守勇;礼乐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琳;夏商周三代审美风尚与礼仪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凤;《礼记》中原始儒家的礼仪生活及人物传说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2 卢可佳;“述而不作”与“微言大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丽飞;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D];外交学院;2006年
4 李美香;试论李贽人物史评思想的原儒情结[D];湖南大学;2005年
5 李薇;道家思想对方东美思想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明莉;方东美中国哲学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李云;论王符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河南大学;2008年
8 花琦;董仲舒治道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炳利;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反映的汉代儒家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汤洁娟;先秦两汉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礼记》中原始儒家的礼仪生活及人物传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8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