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多璜式组玉佩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5 02:46
多璜式组玉佩是周代大型玉佩饰的主流形制,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晚期。目前发现并复原的20余件多璜式组玉佩,均出自诸侯及其夫人或次夫人墓,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这些多璜式组玉佩自上而下用朱线将玉璜、玉珠管按照尺寸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系而成,所用玉璜为青玉或青白玉,且多由旧玉改制而成。组玉佩用璜数量多寡与佩戴者身份地位有关,并且遵循主观意识形态下较为统一的以璜为核心的佩璜规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7378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一虢国M2001组玉佩
汉以来大儒对组玉佩形制的记述主要参考前代文献,然而文献中组玉佩记载之处,仅罗列出各构件名称,并未详细记载各构件的形制、位置及穿系方法,加上句读不同,导致理解上存有差异,以至于历代学者在玉构件名称及组玉佩穿系方式上莫衷一是。唐代礼学家贾公彦、孔颖达二人对组玉佩各构件及其穿系方式注疏....
图二倗国M2组玉佩
第一类:由数件玉管、珠穿系成项饰,一圆形玉饰束于颈后。玉璜两端各有二至三孔,上下相邻玉璜由玛瑙串珠、玉管等分单串或双排相连。上文提及虢国墓地M2001∶600、601即此种穿系方式(图三∶1),另有北赵晋侯墓地I11M31∶90、[20]韩城芮国M26(图三∶2)[21]和M27....
图三第一类组玉佩
周代贵族墓葬中随葬的多璜式组玉佩,是彰显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佩饰,其在礼制方面表达的意义举足轻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文献中却鲜少对大型玉佩饰佩戴者、穿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详细记载。因此,对多璜式组玉佩的深入研究,可补史籍之阙载。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一处由虢国国君、夫人....
图四第二、三类组玉佩
在北赵晋侯墓地,发现了南北3排9组共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其中有5座墓出土组玉佩:晋侯爕父夫人M113∶66、晋靖侯M91∶30、37~41、晋靖侯夫人M92∶83、晋献侯夫人I11M31∶90、晋穆侯次夫人M63∶41~60。与M31同组的M8,也随葬有大型的玉佩饰,除了玉璜....
本文编号:3973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973784.html